第一百五十四章 玄武门销丹(2 / 2)

李治目光闪动:“账簿有几人见过了?”</p>

李彦道:“并无什么人看过,但从账目名册上,可以确定,是毒丹的买卖往来。”</p>

李治稍稍沉默,然后道:“那不用打开了,就地焚毁吧!”</p>

留在手中,可以作为威慑。</p>

一把火烧了,则是安抚士族。</p>

换成以往,李治很可能留下,毕竟这事不是他做的,把柄不留白不留,谁让你们听信窦贼。</p>

但思及那个谣言,万一高门士族心中不忿,也暗暗推动,闹到最后,就是两败俱伤了。</p>

因此李治断然将账簿焚毁,此事揭过,不再多提。</p>

果不其然,豆卢钦望等人收到命令后,大喜过望,齐齐拜下,异口同声的高呼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p>

他们执行的速度很快,打开箱子,将账簿取出,略略一翻,确定无误后,火把就丢了上去。</p>

在黑烟下,家人吸毒的黑历史,随之烟消云散。</p>

与此同时,得到命令的内卫,将皇城内的云丹也都搬了过来,在中间高高堆起。</p>

李彦见众人也想这样烧,赶忙道:“陛下,直接烧恐怕烟气生毒,还是将毒丹放入丹炉内熔炼……”</p>

他想到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p>

很多人以为销烟就是用烧的,其实并不是。</p>

因为如果将烟土拌着桐油焚毁,不仅产生的烟气有毒,膏余还会渗入地中。</p>

等到官兵走后,那些疯狂的瘾君子,肯定会来挖掘当地的泥土,从土中再提取出十之二三的鸦片。</p>

于是乎,林则徐用的是“海水浸化法”。</p>

在海边弄个大池子,池底铺石,四周钉板,防止鸦片渗漏,再挖一水沟。</p>

将盐水从水沟倒进池中,再把鸦片割成四瓣,放进去泡浸一段时间,然后投入石灰。</p>

石灰遇水便沸,烟土就溶解了。</p>

整个过程,士兵站在池子边,需要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务必让鸦片完全溶入水中。</p>

由于是在海边,等到退潮时,把池水送入大洋,用清水洗刷池底,就能做到不留涓滴。</p>

长安不在海边,没有那个条件,这些丹药也不能随意倒入水中。</p>

好在相比起清末那海量的鸦片,这里的数量太少了,又是丹药形式,销毁起来办法其实很多。</p>

李彦是谨慎起见,李治听了也不敢怠慢,立刻道:“去将明崇俨唤来,亲自开炉,焚毁丹药!”</p>

半个时辰未到,明崇俨就赶了过来。</p>

内卫取出云丹,清点数目,望着一枚枚丹药,被明崇俨亲手投入丹炉内,不少人目光闪动。</p>

他们不太想丹药全部销毁,家中人依旧渴求。</p>

但想到那种无止尽的服丹,得不到就发狂哀嚎的凄厉……</p>

他们又希望这些丹药再也不要出现了。</p>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豆卢钦望闭上了眼睛。</p>

这样也好……这样很好……</p>

与此同时,丘神绩审问出来的供词也到了。</p>

“如此才对!”</p>

李治和武后各自看了一遍。</p>

他们都是极聪明的人,几份供述一对应,就知道最后的这版,确实是真相了。</p>

如果这个真相最初揭露,李治的愤怒会集中到窦德成一人身上。</p>

因为事后就他一人卖丹药,妄图利用此药,编织势力,扩大影响。</p>

至于其他两位的罪行,并不重要,哪怕涉及到村民身亡,如何判处,还看政治安排。</p>

但现在揭晓,窦德成、李思冲、崔守业,都是必杀之!</p>

因为云丹流入长安,他们三人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p>

换个角度看,处置天差地别。</p>

李治直接定性:“草菅人命,丧心病狂,必须严惩,以儆效尤!令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会审,将案情公示天下!”</p>

这就是要将三位主犯的恶名彻底公开。</p>

一位外戚子弟,一位宰相嫡子,一位刑部侍郎!</p>

统统处决!</p>

众人纷纷高呼圣明,明崇俨眼眶微红,强忍住心中翻腾的情绪。</p>

师父,你的大仇,终于彻底报了!</p>

其实还不算彻底。</p>

李治想了想,唇角溢出一丝冷意,突然道:“且慢销毁毒丹,让李侍郎前来见证!”</p>

众人一愣,心生寒意。</p>

宰相李敬玄,要倒台了?</p>

李彦则暗暗竖起大拇指。</p>

江南血案真相大白,李思冲罪名确凿,即将伏法,还有包庇罪名的崔守业。</p>

想想崔守业是为了谁,才包庇李思冲的?</p>

这个时候,命李敬玄来玄武门,观看销毁云丹!</p>

杀人还要诛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