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1 / 2)

 重新回到书院之后,李明浩再次体验了一番当年读高三时候的感觉,每天天刚亮就起来读书,早上诵读经典,中午练习书法,晚上复习一天所得,预习明天要上的功课,到深夜方才休息。</p>

这种生活无疑是枯燥的,但一想到这是自己从白鹿原跳出去的唯一道路,李明浩还是坚持了下去。</p>

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朱先生对他的进步倍感欣慰,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找到一名能继承自己衣钵的弟子更开心的事情了。</p>

在确定李明浩已经背完四书和朱熹的注解之后,朱先生开始教导他写八股,作诗词,对对子。</p>

可能后人觉得秀才只是科举考试的第一道关卡,考起来应该不难,实际上却并非如此。</p>

要想获得秀才资格,就必须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考试,而要想获得考试资格,还需要具备一定条件。</p>

首先应试者必须身家清白,父祖三代都不能有污点,童生本人也无刑犯过错,其祖上三代亦不能是贱民贱役。</p>

如果正奉居丧期间,亦不能参加科举,朱先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去京城考进士。</p>

至于服丧期满之后他为啥还是没去,那就是个人的选择了;结合书里朱先生谢绝陕西巡抚方升的举荐来看,他应该是无心官场。</p>

其次只能在本籍报考,白家户籍在滋水县白鹿村,就只能在滋水县报考,好在滋水县的考试难度没江南那么大,这对李明浩来说是个好消息。</p>

最后还得有有本州县的廪生保结,以担保该童生符合报考资格的各项规定;凭着朱先生在滋水县的影响力,这一条也不是问题。</p>

获得考试资格后,就可以参加县试了,就可以参加县试了;县试由知县主持,考点位于县学或县衙大堂。</p>

考试分五场,每场都是天未亮点名,日出开始答题,日落必须交卷,试题为四书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等,并默写《圣谕广训》百余字。</p>

所谓《圣谕广训》雍正二年出版的官修典籍,清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源于康麻子的《圣谕十六条》,老四继位后加以推衍解释,其后定为考试内容,到现在还在考。</p>

县试被录取的读书人,便可参加府试,即由知府主持的考试,府试的流程和考题,与县试如出一辙。</p>

清代陕西分为七府五州,滋水县属西安府管辖,这对李明浩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西安府集中了全省人才精华,想要在这里脱颖而出肯定比其它地方难度大。</p>

府试上榜之人,顺理成章地进入院试,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钦命的学政主持,考两场,试题是作八股文、试帖诗,并默写《圣谕广训》百余字。</p>

所有考试的核心都是八股文,要是八股写得不好,考官看一眼就丢了,想考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p>

所以尽管李明浩很讨厌这种文学形式,但为了将来打算,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好在他此前签到了朱先生的学识,学起来倒也不算困难,很快就能上手破题了,这又让朱先生大为称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