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伤兵求医(2 / 2)

大唐小郎中 沐轶 4992 字 2019-09-01

借着这个工夫,左少阳悄悄从厨房端了一盆冷水出来,放在门口候诊的长条板凳上,示意先前来的那年轻人在水盆旁边坐下,把烧伤的手整个放进水盆里进行浸泡。

那年轻人和他陪同来的父母并没有听见左少阳和左贵在里屋说的话,所以不知道左贵反对这样做,听小郎中说了,还以为是左贵的意思,忙坐在长条板凳上,把受伤的手放进了冷水盆里,顿时感到烧伤的手臂处一阵清凉之意,呻吟声也和缓了许多。

那中年人问:“小郎中,要泡多久啊?”

“一顿饭左右。”

左少阳来到那五个兵士旁边,见左贵正在给大腿中箭的那位处理箭伤,那个烧伤的兵士烧伤的是脸部,这要处理不好,便会留下瘢痕,色素沉着而毁容。而脸部是不好用水进行浸泡的。只能进行冷敷。

五个兵士放在大堂,顿时便将大堂塞得满满的了,左少阳跟左贵老爹道:“爹,要不,烧伤的和骨折这两位放在炮制房里吧?不然大堂里连走路都不方便了。”

左贵头也不回:“行,你叫苗姑娘你们搬吧。”

苗佩兰已经听见了,赶紧抢先进了炮制房,把两个弟弟的铺盖卷卷起来放在一边,腾出空地,然后帮左少阳将门板上的两个受伤兵士抬进了屋里,随即又从厨房端了一盘冷水出来,放在那烧伤兵士旁边,那兵士神志还是清楚的,左少阳告诉他,不停地用冷水敷脸上的烧伤,要冷敷一顿饭工夫。不停换水,不能怕冷,否则脸上留疤,娶不到媳妇可不能怪自己没提醒。

这兵士只有十五六岁,一看就是农村来的老实巴交的孩子,忙不迭答应了,自己拿着帕子浸了冷水冷敷。

左少阳又拿来两瓶药水来,这两瓶药都是左少阳自己配置的,取方于清朝的《医宗金鉴》,其中一瓶内服,主要以生川乌、生草乌配伍洋金花、羊踯躅、姜黄等,功用为麻醉止痛。另一瓶为外用药,用川乌配生南星、蟾酥等,是外敷的局部麻醉方。可以先止痛,同时也为后面的接骨做好准备。

左少阳帮那腿骨骨折的兵士擦了药,用给他喂服了内用整骨麻*醉药,这样等一会就可以帮他接骨了。

左少阳出了炮制房,来到老爹左贵身边,左贵还在给那两个箭伤兵士治疗,此时正在给其中一个腿部中箭的兵士取出腿上的箭簇,只是,这支箭是有倒钩的狼牙箭,如果硬拔,会生生扯掉一大块肉下来。

左贵只能用刀子切开创口,再把狼牙箭取出来。但是,左贵由于没有使用麻*醉药,这一箭射入很深,一时取不出来,那兵士痛得长声惨叫。

中草药里,具有麻醉作用的药材比较多,比如用于牙科麻醉的细辛、局部麻醉的辛夷、用于整骨等局部麻醉的川乌、鸡矢藤、蟾酥,以及肉豆蔻等,但是,麻醉效果最好的,当属曼陀罗花(学名洋金花)。

现代医学证明,以洋金花为主的纯中药配方的麻醉剂的麻醉效果基本上可以达到临床要求,麻醉平稳,病人安静,能够顺利地完成手术,即使少数出现手术刺激反应,也比较微弱,不需要换用其他西药麻醉。

曼陀罗花相传起源于印度,与佛教紧密相关,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曼陀罗花也随之传入了中国,在隋唐之前,便已经在中国各地都有种植或者野生。遗憾的是,这种药的麻醉作用,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古代医者的注意。

古代麻*醉药的发展十分落后,只有相传东汉华佗神医曾经使用过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药,其中具体配方在其死后便失传了,只是推测可能使用了曼陀罗花。

宋朝人曾经记载盗贼用这种花研末,放入别人的饮食中,等对方昏睡之后,盗窃财物。但是,却没有用于医学临床。

东汉华佗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中医外科手术是在没有好的麻*醉药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中医外科手术的发展总体上是十分落后的,基本上停留在肌表疮痈治疗等对麻*醉药要求不高的层面上。对伤科的治疗和骨科的接骨整骨,则成了对病患意志的一种严峻考验,经常有病患因疼痛休克而死亡。

一直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才第一次将洋金花(曼陀罗花)作为药材记入医书,说明当时洋金花才开始作为麻*醉药进行使用。

所以,在唐初这时代,金创外伤的治疗,都是硬打硬的来,病患痛得昏过去的情况很常见。

左少阳听这兵士叫得凄惨,顿时想起这曼陀罗花来,这种花整个合州只有白芷寒家里有,只是,这女子生性高傲,先前自己就问她买过,她却傲兮兮的,左少阳真不想求她。可是,眼下受伤的兵士很多,如果能配出麻*醉药,可以帮上很大的忙。

就在这时,那兵士惨叫声停了,却原来已经痛得昏死过去,连嘴唇都咬烂了。

左贵很少治疗这种金创伤,见状不敢再取箭,两手鲜血呆在哪里,转头望着左少阳。

[小说MM会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