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阅兵前夕(2 / 2)

唐骑 阿菩 0 字 2021-07-14

就连他的母亲兴平公主,在听说河北发生的事情之后,也对张迈生出了无比的敬畏:“怪不得他能平定西域,怪不得他能打平漠北!怪不得他能攻破契丹!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手段,不要说当世群雄,就是你的外祖父(李嗣源)也是望尘莫及!孩子,这位天策上将,我们斗不过他的!绝对斗不过!这是汉高、唐宗一流的人物啊!和这样的人同时代,是耶律德光和石敬瑭最大的不幸!”</p>

“母亲的意见,正与孩儿略同。”赵赞道:“幸好孩儿早有准备,这次阅兵,孩儿准备前去参加。”</p>

“阅兵?”兴平公主愕然道:“可是你的兵马……”</p>

赵赞的兵马,在海上纵横难有敌手,但这时代的水兵水将,无论外表行头还是作战手法,都和海贼也没什么不同,一旦洗脚上岸,在中原的骄兵悍将一比,那就是一群泥腿子,别说在威风凛凛的骑兵面前,就算和普通的步兵相比也实在有些上不得台面。</p>

“我们的人马,当然是不上岸的,但张元帅既在天津开港,我想,这里头就有我们表现的余裕。”赵赞道:“兵船北上,加上一份厚礼,再加上我的诚意,希望因此能买来我们赵家的世代公卿。”</p>

“诚意?”</p>

“我会将兵船都留在天津,然后只身入幽州。”赵赞道:“我要给天下人立一个正面的榜样,范延光不会当马骨,白白丢了一个好机会,这个机会就是留给我们的。我相信以张龙骧的眼光,必然不吝为此而付出千金的。”</p>

</p>

符彦琳终于等来了赵赞的回复,赵赞将他带到海边。符彦琳举目一望不由得大吃一惊!蓬莱岛的海面上,大小船只密密麻麻,足足有八艘三层高的巨舰,六十余艘阔肚大海船,三十余艘狭身车桨战船,加上其它各类子船、走舸、游艇、渔船、三板。全部扬帆待发。</p>

符彦琳知道赵赞有这么多船,却不知道他准备带上去,这简直是倾国北上,这是要去朝见,还是要去打仗?要知道这么多的大船只,如果全部用来运兵的话,足以运送数万大军的。他嘴角微微一呡,说道:“这支船队,准备全部出发?”</p>

赵赞笑道:“小渔船走不了那么远。现在就是帮忙运运东西。三板带一些,其它大船,都要出发。里头有我为元帅带的礼物。”</p>

“礼物?”</p>

“礼单我已备好,到时候我会亲自呈献。”</p>

“亲自?”符彦琳道:“元辅打算亲入幽州么?”</p>

“这个自然。”赵赞道:“非如此,如何现出我的诚意。”</p>

——————————</p>

这个时代的海运,大多数是近海航行,五代的造船技术,在一些局部比唐朝有所发展。但大体上是退步了。</p>

赵赞占据登、莱,基本控制了大半个北方的海船制造。但他麾下能远航到日本的船只也不多,而且出事的几率不小。但沿海航行就没什么问题了。所谓沿海航行,就是海船离岸不远,半靠风帆半靠洋流地北上,华夏航海家在很早的时候就运用了船帆分力的技术,使得船只顺风可行。斜风可行,甚至逆风也可以之字形行船,几艘大海船又设立了畜力桨,如此缓缓北上,就行走速度来说慢极了。从山东半岛前往天津也不算远,因为错过了季风,所以行驶速度甚慢,船队还没走五分之一的海路,轻骑早已将消息传入幽州。</p>

又因为是近海航行,所以沿海各县都不断有消息北传,高行周等将领知道赵赞大举北上之后都颇为紧张,范延光听说后也马上上书张迈,建议严防天津港,又请缨愿意前往设防。</p>

张迈却对诸将笑道:“天津现在也就是个小渔港,得失对我们有个屁影响。至于幽州这边,我不信赵赞会愚蠢到上岸来袭,他若敢来攻幽州,我可以退避三舍让他登岸,就算他纠结了契丹日本高丽吴越闽汉运个三五十万大军过来,我也一并接着。”</p>

无论刘黑虎还是石坚,无论杨信还是折从适,所有将领听了之后都放声大笑。</p>

没错,如果是海面作战,赵赞或许还有优势,但一旦登岸,天策铁骑如今怕谁来?</p>

张迈当即下令:天津全面开港,放赵赞进来!赵赞不是说要入幽州来朝见我吗?如果他的船能入内河,放开河防,让他进来!</p>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实在让张迈很无语,又等了七八天,才听说了船队入港的消息。</p>

赵赞进港之后,巨舰大船都留在了天津,他本人只乘坐五艘车桨船进入内河,这次来得可就快了,一日功夫便抵达河津镇,然后在河津登岸,只带了几个随从,算得上是只身入燕。</p>

符彦卿到这时才算松了一口气,对张迈道:“赵元辅的兵马船只全部留在天津,一个条件都没提就只身前来,可见这次归附大有诚意。”</p>

张迈笑道:“不错,他有眼光,也真够狠!换了我有那么大的家业,可未必肯轻易拱手的。”</p>

符彦卿微微一笑说:“以末将对赵元辅的了解,他这个人野心不大,和元帅不同。”</p>

应该说,符彦卿虽然为人中庸,但擅长察言观色,这段时日相处下来他已经有些摸到张迈的脾气了,如今竟也敢跟张迈说说玩笑了。</p>

张迈果然不以为忤,笑道:“那是。”又说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赵元辅远来,我不能太没礼貌,符将军代我出城一迎如何?”</p>

符彦卿行礼:“愿意效命。”</p>

张迈又道:“以中郎将前往迎接,有点上不了场面。就升符将军一级吧,从今往后,便是将军衔了。”</p>

符彦卿大喜。</p>

天策唐军如今军衔贵重,漠北征战中有一大帮有功将士都还没进位呢,原因在于有杨易薛复和石拔顶在那里,上将军已是目前天策臣子中最高的级别,杨易薛复等不升,下面的人就不好意思升上来,而杨易他们再往上就是元帅,范质魏仁溥等一干文臣不肯让任何人与张迈并列,在这个问题上拼死不肯退让一步。他们已经放出话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调整军衔,二是张迈登基——只要张迈当了皇帝,君臣之位一定,那时候多几个元帅就不要紧了。</p>

幸好漠北立功的诸将,功勋最著者大多数也都是张迈的亲信,在这件事情上并不着急,不过那些降将来说,要想得到天策固有体系下的高阶军衔就相当难了,以高行周的威望、资历,也是连取两仓、为天策解决燃眉之急而后得升将军,现在符彦卿也得以升迁,那是因为张迈对海上力量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众人的预料。</p>

——————————</p>

赵赞身穿一身儒雅衣冠,在符彦卿的迎接下进入了幽州城,进入黄金大帐时,诸将第一眼看去还以为来的是一个文臣。但他眼神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威慑力,才提醒了众人这是一个执掌权柄、定人身死的人物。</p>

张迈笑道:“赵东海辛苦了。”</p>

赵赞一愕,不知道赵东海是谁。</p>

张迈道:“如今海上力量,以君为强,赵兄足以当东海之号。”</p>

赵赞一听大喜,躬身道:“谢元帅赐号!”</p>

张迈又笑道:“你只身前来,不带一兵一卒,不怕我在这里把你杀了么?”</p>

赵赞一路上已经从符彦卿那里听说了一些张迈的性情,见张迈见面就跟自己开玩笑,心情反而放松了,也笑道:“元帅若要杀我,我就算躲到天涯海角也躲不过去。只身在燕与兵船环卫的蓬莱,其实在元帅眼中没什么区别。”</p>

张迈哈哈大笑:“设宴,设宴!今日宴席,赵东海是主宾,其他人都是陪客。”</p>

其他人,自然连薛复等亲信大将都包括了,赵赞忙道:“不敢!”</p>

张迈道:“不要推辞。现在我热情些你接着了,那是咱们一见如故情真意切,要等你把礼物拿上来我再示好你,别人就要说我张迈市侩了。”</p>

赵赞道:“元帅知道我要送什么礼?”</p>

张迈笑道:“你既然大张旗鼓地北上又只身入燕,那么那支庞大的船队自然就不是运兵的,不是运兵,那多半就是运物。那么大一直船队,运的就算是沙子,也够堆起一座山了。不过东海兄,我向来是崇尚等价交换的,不管你拿什么来,我总不会让你吃亏,只是最近太穷,你忽然运这么多货来,也不怕撑死我!”</p>

赵赞微微一笑,道:“我运的东西,不甚值钱。或者说,入货的时候,不甚值钱,乃是极其常见之物。”</p>

“哦?你这么一说,倒挑逗得我有点好奇了,不知道是什么。”</p>

“粮食。”赵赞道:“来自南方的粮食,以及一条可以源源不绝的……粮道!”</p>

这两个字说出来,帐内诸将无不动容,就连薛复也打起了精神。</p>

张迈双眼一睁,眼珠子都亮了起来。(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