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两封书信(2 / 2)

昭书轻一脸急切的问:“王爷,当日老夫拜托王爷的事?”

他说的扑朔迷离,让人以为左相大人和纪王很是交好。

燕北行客气的回答道:“昭大人,这件事目前还没有眉目。本王会再注意的。”

收到了尹正的来信后,他也不太确定昭合欢是否真的在边关了,但是无论如何,他想亲自去一趟才可以得知,顺便……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办。

太监打开金銮殿的宫门,大臣门不再闲聊,纷纷整理好朝服和帽子,手持木牌井然有秩的进入金銮殿。

等众人站好后,永乐帝才从金銮殿的后门而入,他径直坐在了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永乐帝挥了挥手。

燕北行还是沉默不语的听着各位大臣禀告诸多政事,小到官兵将士们的衣靴筹备问题,大到西夏国又如何针对南陵国周边的小国。

早朝进行了一个时辰,永乐帝也有些乏了。

“诸位爱卿还有是什么事要禀奏吗?无事退朝!”

这下又是兵部尚书曲靖站了出来,他举着牌子鞠躬道:“皇上,臣有一事禀奏!”

永乐帝猜出了是什么事情:“曲大人,莫非还是西夏频繁攻打我国边关的事情?”

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完好的方案,敌方不断的骚扰,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迎战。要想一次性解决给西夏致命一击,并不大容易。

毕竟西夏的历史比南陵国还要悠远,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国。

曲靖点头:“是,皇上。”

永乐帝不语,等待着他继续开口,曲靖于是抬起头落落大方的说起了自己的观点。

“皇上,西夏进来频繁扰乱我边关将士,有刻意激怒的嫌疑,南陵国在西夏军营里的眼线也称西夏正在部署军事,准备背水一战,和我南陵国拼个你死我活。”

永乐帝皱眉,沉思半晌问:“曲大人,依你之见呢?”

曲靖又答:“皇上,依老臣之见,这一仗或早或晚,或主动或被动,非打不可了。”

“哦?说来听听?”

讲到打仗,没人敢大意了,都盯着曲靖想要从他口中听个明白。

只有燕北城神色一如以往的淡然,只不过眸底又多了几分深不可测。

曲靖是兵部尚书,他最懂兵法,可惜已经年迈,但是消息还是源源不断的从边关处发往京城,京城的将士们也需时刻做好去战场的准备。

“臣以为,边关将士已经戍守边关多年,时间短的年,时间长的十余年;就连三皇子也五年未曾回京。将士们想家,更挂念着皇上,臣力谏皇上派人慰问边关!”

此提议赢得了朝堂上很多人的赞同。

“臣赞同,曲大人牵挂将士们,有情有义,我等惭愧至极!”

“皇上,臣也以为曲大人言之有理,请欢上派人慰问边关,更能明察战事。这一仗,要打就要打的气势汹汹,打的漂亮!不能丢了我南陵国的威严!”

……

永乐帝点了点头:“那么诸位爱卿认为,派谁前往边关合适呢?”

如今朝堂之上文武双全之人皆是老臣,已经年迈,去边关恐怕半路忍受不了颠簸,年轻人又鲁莽,这让永乐帝犯难。

从前一定是太子的殊荣,可是他个逆子已经被处死了。

永乐帝恨自己没有将燕北城留在身边好好培养。

不过这一仗结束后,等燕北城回京,也不晚。

曲大人又鞠躬道:“皇上,臣心中已有一人选,不知皇上认为可行不可行。”

“说来听听。”皇上示意他开口。

曲大人望着燕北行:“不知纪王愿意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否?”

燕北行略微思索:“若皇上有需要,臣自然万死不辞,哪怕去边关参战也无妨。”

去边关正是他的目的,也是他昨日召集一行人商议后的结果。

他既要找到昭合欢,又要处理好这件事,从而调查当年永乐帝与西夏到底是如何暗中勾结的!

又有很多大臣同意燕北行去往边关慰问将士,也有一部分人举荐二皇子更适合出席。

皇上有些犹豫,他自知燕北轩毫无处理政务的经验,平日里游手好闲惯了的。

二皇子燕北轩也主动请缨:“父皇,儿臣可以代父皇去边关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