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这个事情韦珣终究还是没有逃过,他也知道逃不过。往大连军港视察更多的是表示对潜艇部队的重视和不愿意在各部门争夺的时候作难,让他们自己商议个大概,最后他再根据接下来的规划做出倾向。</p>
在大连军港视察了虬型潜艇之后,才从天津登岸就有侍从室侍从说有哪些部门的部长在等待。</p>
这件事情让韦珣很头大,在不到两年的战争中,华夏欠下了将近十亿英镑的国债。</p>
按照和德奥意三国的约定,价值两批八亿英镑的外债要在五年后归还第一期三亿,之后五年每年一亿。</p>
借款的时间是1910年二月,在三年后就要归还三亿英镑。这还只是同盟国的债务,华夏银行二十亿华元的价格却是需要每年归还四亿华元,更是让华夏的财政少了一大笔。</p>
1910年因为华夏和日俄的战争,市场积极活跃,工厂产值大部分都是**全开,财政收入达到了十九亿五千万华元。</p>
而在1911年,因为战争规模更大,华夏在北方的反攻进一步加剧了物资弹药的消耗,财政收入突破了二十亿八千万。</p>
畸形的战争经济导致的市场繁荣显然会让1912年暂时息兵罢战的华夏财政收入减少。</p>
所有的部门都希望在今年财政宽裕的时候多要一点经费完成更多的项目,元山的寓所不论是韦珣在与不在,总会有几个部门的部长或者在外面等待。</p>
从现法上来说,华夏的皇帝确实是有对财政预算的建议权和驳回权。权力下放成立内阁,建立虚君实相的君主立宪制不代表韦珣放弃了财政大权。</p>
这一手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数十年后他的子孙没有财政大权在手,被完全的架空。</p>
其实架空皇帝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但华夏特殊的国情会导致野心家嗅到机会,进一步削弱皇室甚至取而代之。</p>
即便没有这个想法,韦珣也担心华夏会像后世乌克兰一样,兵精粮足反而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忽悠最后一蹶不振。</p>
近年来,韦珣并未对内阁制定的财政预算多加干涉,最多也就在工业、军事、战争储备等为未来战争做准备积蓄实力的方向做出倾向性的调整。</p>
这一次如何将二十亿出头的财政收入落入实际,韦珣其实在心中已经有了打算的。</p>
西北建立工业储备战争物资,组织移民,恢复生产,两年内每年最少需要两亿。</p>
而为了减少财政收入,对于服役中的士兵,也要大量的退伍,将三百三十五万的陆军缩减到一百八十万。</p>
同时交通基础建设,在1912年开始计划修建国道,沟通诸省。这个计划是为了促进市场繁荣,但基建需要的大量金钱显然不是华夏一时可以拿出手的。</p>
华夏将会从财政总收入中拿出五亿华元,然后发布交通建设国债,设置收费卡点偿还债务。</p>
为期三年的交通建设预算总金额为三十二亿华元,国库出的金额第一年五亿,第二年三亿,第三年两亿,剩下的二十二亿自然要发布国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