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漂亮的母老虎(1 / 2)

 第二天一大早,罗轲众人和蔡邕一家人便在谷城县县令的相送之下,离开了谷城,继续西行。

这一日,蔡琰一直躲在马车中,罗轲以为对方还在生自己的气,自然不会去碰这个霉头。

一行人在路上昼行夜宿,蔡邕与罗轲时不时的攀谈,两个人的关系倒是亲近了许多,只是蔡琰再也没和罗轲说过话了。

这一日,临近中午时候,队伍穿过连绵的村庄和农田,来到了长安城外,一座规模恢宏不逊于洛阳的巨城赫然出现在了眼前。

罗轲大感意外,因为眼前这座城池远远不是《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种凋敝景象。

虽然官道上不像洛阳的官道那样热闹繁荣,显得有些冷清,但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还是颇有气势的,与凋敝荒芜绝对格格不入。

想一想,罗轲便明白了过来,《三国演义》的作者八成只是根据一些历史记载,加以自己想象而已。他以为长安经历过几场兵祸混乱,而东汉又定都洛阳,那么长安自然就很凋敝破败了。

罗轲根据自己这些年所得到的信息却感觉,东汉之所以迁都洛阳,似乎与发生在长安的那些兵祸战乱关系不是很大,至少那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主要的问题应该是农业以及经济上的原因。关中地区因为战乱和气候问题,导致粮食产量越来越低。

在古代,农业问题必然影响经济,因为只有充足的粮食才能保证供养足够的人口,而只有足够的人口才能令商业繁荣起来。随着农业的衰退,关中人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使得关中的经济不仅多年难有进展,而且还处在不断的倒退之中。

因此,单靠关中,就已经很难供养庞大的人口和保卫京城的军队了。

从外地转运粮食入关中,道阻且长,难度远非现在可以想象。每运十担大米,最终只有一担能够运入关中,损耗极大。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

与此同时,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迅猛,越来越繁荣。定都洛阳,则前文所述的那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迁都洛阳自然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然,经济上的因素并非刘秀定都洛阳唯一的原因,这还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以及刘秀崛起的根据地都有关系。

总之,长安并非《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个荒废破败的地方就是了。

罗轲一行人径直朝正对着他们的那座长安城门走去。在潜意识里,他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声音,从先秦时代开始的烽火荣光,走马灯似的划过脑际。

这是真正英雄的城市。华夏一族以他为首都时,开创了傲视千年的荣耀,直到二十一世纪依旧萦绕在每个国人的心中。

不过,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荣耀绝非什么仁义道德取得的,而是靠铁血锐兵和连场的恶战,是在无数敌人的尸体之上建立起来的。只有杀伐和鲜血才能获得尊严,才能获得未来的繁荣,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繁荣和强盛,就好像是一棵植根于鲜血和尸骨中的大树,只有用敌人的鲜血和骨肉才能让它茁壮成长,最后开出盛世之花,否则的话,再繁荣的国度也不过是一头养肥的大猪,最终只能成为滋养别人的枯骨和血肉,就如同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一样。

这时,前方传来了急促杂沓的马蹄声,把罗轲的思绪给拉了回来。

循声看去,罗轲眼睛一亮,因为前方竟然出现了数百女子骑兵飞驰而来,英姿飒爽,别样风景,令人大感意外。

罗轲立刻勒住了马,队伍也跟着停了下来。

那支女子骑兵竟然径直奔驰而来,直到罗轲他们前方不远才倏地停下,马术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罗轲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女子骑兵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时,一个身着甲胄披风,梳着马尾辫,提着长枪,格外英气逼人的女将策马上前来,打量了罗轲他们一眼,扬声问道:“尔等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