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甄氏欲联姻(1 / 2)

 时间在变,大汉也在变,时间就这样悄然进入了公元19年。</p>

在大汉的北部,随着港口城市的日益繁荣,幽州的税收也提升了75%。</p>

世家大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商队,在见识到幽州几处村落,在兴建了码头之后,不过一年多就已经隐隐有成为大型都市的局势,而且还带动了领地如此多的税收,自然是眼红不已。</p>

故而,临海的诸侯开始也学着幽州兴建海港,甚至不惜代价北上偷师。刘铭倒也慷慨,把初级的航海技术和海船工艺传授了出去。</p>

按照他的想法,若是能够让诸侯把目光都放在国外,那或许本土的战争可以少一些。</p>

只是很可惜的是,汉人的大汉正统思想太严重。</p>

也就是说,他们认可中原为大汉民族的发源地,除了这里,其他的地方已经占领多时的那还可以承认并且搬迁过去。但占领得太短的,就不太认可,比如交州、扬州以南就没什么人愿意搬去那里。</p>

至于国外背井离乡,当一个纯粹的开拓者什么的,那自然是想都别想。</p>

这让刘铭受到一定的打击,但没能让他灰心丧气!</p>

他相信资本论的一句话,那就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商人甚至甘冒被绞首的危险!”</p>

是不是原话他不管,毕竟他没真正研究过。只要知道,有那么一句话就好。</p>

现在他可以当开拓者,他日当诸侯看到外面的利润时,他们也会去冒这个险。毕竟比起和一群狼抢食,和一群猴子甚至臭虫抢食更容易一些。</p>

不知不觉,才三个月的时间,沿海的诸侯就兴建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海港。托这个的福,刘铭的商船可以南下更远进行贸易,运输船也可以抵达更远的地方。为此,各个诸侯都签订了《海路禁兵》条约,规定大概是财富的大动脉,任何人不得利用大海行兵事。</p>

不过刘铭可不认为,这个条约能够长久下去。在利益最大化的短视下,总是会有几个二货,干出违约的事情。不过若非如此,海军也没必要存在了。</p>

一支庞大的海军,才是刘铭放心传授他们技术的关键。</p>

欢迎前来幽州,正好刘铭也需要挥军南下的借口!</p>

新时代降临的好处还是不断体现,书院不断有新的科技研究出来。别的姑且不说,只说调味剂方面,就多出了三种科技。</p>

第一项是黄豆酱油,原本宋朝才出现的调味料在这个时代就被弄出来了。有了酱油这玩意,清蒸的菜肴就可以告别太淡不太好吃的尴尬局面了。</p>

第二项是糖,这年头其实就有蔗糖,不过新技术可以让蔗糖更洁白剔透。配合冰糖和糖霜,糕点什么的也可以慢慢研究出来了。</p>

第三项自然是最重要的晒盐法,这法子出现后,煮盐就算是老历史了。托这个秘法的福,刘铭在临海处新建大量的盐田,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到大汉各个地方。</p>

新出炉的海盐便宜精美,顿时就算是普通的穷苦老百姓也开始受惠。知道这盐是幽州出品,是刘铭要求卖那么便宜的,顿时对他感恩戴德。当然,这是在有新人的故意传播下,才让大家知道的。</p>

其他临海的诸侯算是恨死刘铭了,本来他们靠煮盐法弄出来的食盐,很大程度填补了他们领地内的税赋问题。如今雪盐的出现,直接导致他们那杂质多味道不纯还经常掺沙子的盐根本卖不出去了。</p>

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设卡二话不说把商队的盐都给买下来,然后抬高价钱卖给治下的百姓。也就是古代通讯不足,百姓也几乎不出远门,否则老百姓只安排第一时间跳出来造他的反。</p>

就算这样,他们治下的世家和寒门,也和这些诸侯开始离心离德。索性,这些诸侯里面不包括曹操,也不包括孙坚。却是包括了孔融、陶谦、刘繇等诸侯,都成了新盐的受害者。</p>

系统的田地,依然是不断以奇迹般的速度生产着粮食。两年来不仅满足了刘铭麾下六州(辽州、蒙州、幽州、凉州、夷州和崖州)的粮食供给,还有大量盈余可以供应外地。</p>

唯一的结果,就是距离幽州最近的冀州,被大量幽州的粮食给冲击。</p>

一次次的冲击,使得冀州的粮食价格一直提升不上去。谷贱伤农,但伤害到的还有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那就是冀州本地的粮商。</p>

本来依靠粮商垄断冀州大量粮食的甄家,如今的经营也开始出现了危机。</p>

甄家是垄断集团,麾下的商队垄断了冀州90%的粮食。若非如此,只怕也当不成诸侯讨董的粮草提供方之一。</p>

若是以前,就算别州的诸侯不断盘剥,他们也可以靠冀州本地的粮食市场来捞取利益。家族就算赚不到多少钱,也绝对不会亏本。</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可最近变了,幽州来的粮食把冀州的市场填补了75%,换言之只剩下5%的市场供他们贩卖。偏偏最大的问题是,对方的粮价并不高,而且貌似还源源不断似的。</p>

问题就出来了,他们有90%的粮食库存,5%的市场根本不能够把那么多的粮食贩卖出去。若是降价销售,那么甄家就要亏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