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人应该知道,司隶、青州。兖州、徐州和益州都是新定之地,特别是徐州和益州,五万军队并不足以保证安全,那么冀州等三州余留的军队就必须得补防到这两地。如此一来,我们就耗去了四十五万大军,还有二十万大军可以用于西凉。”
“但是要按照大人的意思,留下军队威胁曹操,那么,我们就必须得在兖州、徐州和司隶三地多留下驻防军队,就打算多留下来六万,每一地增加两万。那么,最终,我们能够用于西凉大战的军队有多少?十四万”
“嗯,十四万也是一个大数目,但是,荀大人,马腾、韩遂加上西羌,他们还有十万大军,再加上他们踞险而守,我们必须集中至少是他们两倍的力量方能确保取胜,这欠缺的六万军队,从何而来?而且,主公还希望在平定西凉后重开西域,那得要多少军队去实现?主公还希望我们能够打到西海(现青海),这也需要军队。”
“大将军之所以迟迟不愿决策,原因正是为此。但天子和朝中很多大臣似乎认为豫州不堪一击,非常好打,所以……”赵云忽然看到司马懿对着自己连使眼色,急忙把埋怨的话收了回去。
“荀大人,如果我们先拿下西凉,那么我们打豫州的时候,至少可以增加十万人以上的兵力。”赵云把手指向地图上的南阳郡,“如果我们再能拿下南阳郡,大军就可以从三面包围豫州,如果孙坚和袁术能够守住江东,我们就是四面合围,把曹操和他的军队团团围住,让他们插翅难飞。”
荀攸和郭嘉互相看看,没有说话。
赵云的话有一句是正确的,那就是曾炩之所以迟迟不愿决策,是因为曾炩不愿拿十四万大军去攻打西凉。自从社稷动荡,曾炩崛起于北疆之后,曾炩的用兵都非常沉稳。他每次打仗,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都试图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他有时宁愿放弃机会,也要确保军队的实力。
此次攻打豫州,曾炩也是一样,他不止一次上书朝廷,要求先准备好足够的粮草军械,尤其是大型攻城器械。曾炩更是亲自列了一封详细的名册,要求朝廷下旨给各地军械作坊,足量打造,准时送到前线各军。记得当初天子和朝中大臣们看到这个名册时,个个都很惊骇。临车、冲车、愤辒、修橹、壕桥、石炮(抛石机)、床弩、转射机、大型弩炮、火炮等等,无一不备。其中很多器械比如床弩、转射机等本是守城工具,但曾炩也一样要,其中投石车的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千台,火炮的数量也达到了一千门。天子当时和大臣们开玩笑地说,大元帅有了这些军械,足以把豫州大地打得灰飞烟灭了。如果豫州变成了废墟,他要把大元帅所有的俸禄和家财都充公以重建豫州。
为了能在大军攻打豫州前,把这些军械赶制出来,天子和朝廷不得不下旨给各地府衙,紧急召集各类工匠和大量民夫充实河北军械作坊。这些工匠和民夫要在军械作坊连续干上两、三年,远远超过了朝廷规定的徭役时间,朝廷因此不但要给他们分发军饷,还特意下旨免除了他们五年的赋税。
朝廷满足了曾炩的要求,当然也要求曾炩尽快收复豫州,但尽快收复豫州不能等同于不惜代价地收复豫州。曾炩很为难,他不好直接反对朝廷立即攻打豫州的建议,所以利用自己控制着兵事决策权的机会,一拖再拖,就是不给出答复。
现在,形式的发展确实让他再也没有不攻打豫州的借口了。因为江东出事了,中原部分军队必须要去打豫州。但是,曾炩并不想就此放弃攻击西凉的计划。他决定动用自己准备的终极计划。
如今的尴尬局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军队人数不足,第二个就是军资不够。这两个方面其实都不是不难解决的。
不管怎么说,北疆如今有七十万大军,拼了命抽调五十万大军用到战场也是可以的,只是后方要冒一定的风险,这也算是一个兵行险着。这一次曾炩就是打算以此来解决兵力问题。他求稳,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保守。
大汉国的商人经过这十来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壮大了。他们所掌握的财物,更是多的难以想象。如今,这样的状况下,要想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唯独拿出让这些商人满意的筹码,将他们拖入战争。
听了曾炩的想法,贾诩摇摇头,手指曾炩笑道:“主公现在越来越狡猾了。好了,我们不要再争了,主公的考虑相对来说虽然有一些冒险,不是太稳妥,但是还是有很大的成功的把握有。仓促打豫州,尤其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打豫州,的确没有把握,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再说,我们在北疆经营这么多年,大漠和塞外的子民对大汉也很认同,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主公说得好,我们要相信这些年来的政策。”
荀攸十分不满地望着贾诩,欲言又止。他很清楚,曾炩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放弃攻打西凉的机会。而曾炩的办法,的确是两全其美的唯一解。
“公达,实话对你说吧,今年打豫州,我也很害怕。虽然在九月之前,我们可以完成*人口南迁,但青、兖两州未必能稳定,稳定了未必能马上得到粮食,百姓也未必能马上上缴赋税。中原有数十万大军,一旦打起仗来,粮草消耗惊人。虽然青、兖两州只要提供一部分粮草,但对于今年的两州来说,困难太大。一旦受灾,一旦发生象圈地炒地一样足以祸乱郡县的突发事件,我们怎么办?与其冒着这样那样的危险打豫州,还不如一门心思去打西凉。但是,江东的事情又将我们推到了必须发动豫州之战的局面上,所以,主公的办法,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果然,荀攸让步了。他考虑了很长时间后,对贾诩等人说道:“我们就此事联名上奏吧。主公做出决策,我们给天子和朝廷做出分析和解释。不管江东的事最后出现什么结果,我们都要让天子和朝廷能够认同主公的决策,支持主公的决策。这样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方案的时候才会群策群力,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埋下失败的隐患。”
贾诩和郭嘉连连点头。
“文和和公达是不是给蔡大人、刘虞大人、还有钟繇等几位大人也各自写一封信?”曾炩着说道。
“主公想得很周全啊。”贾诩捋须笑道,“你是不是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事关社稷命运,我不敢出错,你们也不敢出错,大家还是谨慎又谨慎为好。”曾炩说道。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