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2 / 2)

战隋 猛子 0 字 2022-01-29

所以我支持你北征弱洛水的前提,是你的实力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唯有如此,你才能取胜,才能在取胜后抵挡住突厥人的反攻,守住全部战果,否则战果得而复失,我全部的投入打了水漂,对我而言损失太大,为此,你必须把飞狐叛军全部撤进安州,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把实力提高到我认可的地步。</p>

圣主下诏,命令赵十住、郭绚、慕容正则立即与安州谈判,支持北征弱洛水之计,并且为了增加胜算,辽东镇戍军将公开介入东北战场,给予默契配合,而条件只有一个,年底之前把飞狐叛军全部撤进安州,而提出这个条件的目的亦是善意的,是想迅速壮大安州实力以保住东北战果。</p>

东北决策形成后,圣主、中枢和军方再次商讨东征大计,而这个时候,整个决策层的心理都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种变化,并且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那就是对东北决策的期待。</p>

如果东北决策成功了,中土借助安州之手,拿下了整个东北,形成了对大漠侧翼的实质性威胁,改变了南北对峙之局,大大增加了中土在南北战争中的胜算,中土和中枢就此赢得了武功,权威大增,而军方也挽回了颜面,士气大振,那么,东征还有必要进行吗?</p>

显然,继续东征的价值和意义都不大了,如果一定要打,也就是洗雪前耻,为阵亡在萨水的十几万将士报仇雪恨,仅此而已。</p>

于是,再一次讨论的时候,圣主和改革派坚持东征的立场有所动摇,保守派也不再强硬反对,而是因势利导,大肆渲染东北决策成功后对国内外形势所产生的有利影响,试图把圣主、改革派和军方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东北战场,以便群策群力,加大投入,确保东北决策的成功。只要东北决策成功了,即便圣主、改革派和军方还是一意孤行发动第三次东征,其规模和耗费都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再辅以外交手段,奄奄一息的高句丽必定投降,如此便可以最小代价彻底结束东征,不至于对中土再一次造成巨大伤害,而这在保守派的接受范围内,勉强可以向圣主和改革派做出妥协。</p>

保守派的有意引导发挥了作用,对东征的探讨越是深入,争论得越是激烈,圣主、改革派和军方对东北决策就愈发重视,愈发觉得这一决策只能成功不许失败。</p>

圣主和中枢考虑再三,再次下诏,诏令左武卫将军、检校上谷郡太守崔弘升,立即赶赴古北口,提高与安州谈判的级别,确保安州接受条件,把飞狐叛军撤进安州以提高实力。</p>

诏令左御卫将军薛世雄,立即赶回辽东,率军攻打扶余城,然后借口契丹人帮助高句丽对抗中土,向契丹宣战,出兵东北,直杀弱洛水,配合安州北征东胡。</p>

又诏令巡边怀荒的齐王和燕北守将阴世师,立即率军出塞,在闪电河制造紧张气氛,以牵制碛东南突厥军队,给安州北征赢得充足时间。</p>

又诏令涿郡留守段达,加大对安州的支持力度,征召更多民夫,日夜兼程向安州运送粮草武器等各类战争物资。</p>

又诏令正在大河北岸剿贼的右骁卫将军冯孝慈,在永济渠封冻水路运输暂时中断的情况下,把剿贼重点转移到安阳、邯郸和赵郡一线,确保陆路运输的安全。</p>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www.mimiread.com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p>

...</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