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不舍(1 / 2)

 阴寒证,乃是下元虚冷,寒湿凝结于内所致。症状是四肢冰凉,并有发热。</p>

而民间的那位大夫所言的腹有躁矢,是热厥证。热厥证又是阳厥,是因为热邪亢盛所致,也是四肢发冷,发热。</p>

两者病因完全不同,可症状很是相似。</p>

顾延韬先前请的太医,姓谢,太医院伤寒论派的老人了。医术名不经传,可是资历老,往往比旁人见识多些。他从顾府看病回去,就把顾延韬的病症,说给了同僚听。</p>

顾延韬再请另一位太医的时候,新来的太医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先入为主,就认为谢太医诊断不错,把脉之后,也的确样样符合阴寒证,就照例开了方子。</p>

顾延韬心里仍是有些犹豫。</p>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喝治疗阴寒证的柴胡胜湿汤。</p>

起初两剂,没什么效果,他就去太医院问谢太医。</p>

谢太医正为他不信任自己,令请太医瞧病而不快,就道:“这也不是灵丹妙药。”</p>

他一个六品太医,也不敢公然和顾延韬叫嚣,言语里有些冷。</p>

顾延韬冷冷瞧了他一眼,就又回了家。</p>

——*——*——</p>

到了四月初十,顾瑾之进宫给太后娘娘问安,免得她生疑。</p>

太后娘娘仍不知庐阳王出事,问顾瑾之,他最近在忙什么。</p>

顾瑾之就道:“每日早起,陪着王爷在院子里逛逛,舒展经络;上午和下午就念书。王爷很聪明,过目不忘……”</p>

太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p>

她道:“他从小就聪明,先帝在的时候……”</p>

后面的话,戛然而止。</p>

先帝在的时候,最是喜欢庐阳王吧?</p>

太后也最偏爱庐阳王。</p>

历史上,太后偏爱幼子,鼓动幼子造反都是有的。</p>

所以皇帝总忌惮庐阳王吧?</p>

这些话,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又会介怀的。</p>

太后就忙打住了话。</p>

“……都大了!”太后补救般,笑着说道,“小时候的聪明还有,哀家高兴呢。不过,他如今这样,哀家最喜欢,无忧无虑的。”</p>

皇位只有一个,太后却有两个儿子。</p>

她何尝不担心幼子心怀不忠,到时候他们兄弟相残,她左右为难?</p>

如今,庐阳王痴傻,太后却找打了合心的儿媳妇,有人照顾他。庐阳王过得自在,比什么都让太后欣慰。</p>

做父母的,有时候盼望的并不是儿女多么争气,而是儿女努力、健康,平安。</p>

顾瑾之道是,心里叹了口气。</p>

而后,常顺公公和成姑姑拿了好些花名册,给太后娘娘瞧,让太后娘娘帮着替皇帝选妃。</p>

太后对顾瑾之道:“皇上登基四年多,宫里的人,却都是当年太子府的,没有添新人。而后,就是哀家病重,耽误到现在……”</p>

顾瑾之含笑听着。</p>

见太后忙,她就起身告辞。</p>

太后也没有虚留她,只是叮嘱她用心照顾好庐阳王:“你用心服侍他,哀家就安心了。”</p>

顾瑾之又道是。</p>

她从宫里出来,回家换了身衣裳,径直去了白云观。</p>

她对朱仲钧道:“你上次不是问我局势?旁的没有,继续装傻吧。”</p>

朱仲钧微惑。</p>

他这几日已经能坐起来,再过两三天就可以回城了。</p>

“非得装傻不可?”他问,“什么缘故,说来我听听?”</p>

顾瑾之就把太后的话,说给他听:“我不清楚中间的缘故,皇上却是不怎么喜欢你。太后娘娘非常疼你,却也不敢常见你,只招我进宫,句句不离你。你是傻的,太后就知道你平安,皇上也放心,太后也安心。这话就记在心上,只当为了太后。”</p>

朱仲钧点点头。</p>

“行。”他道,“还有什么,一并告诉了我。”</p>

“暂时没有。”顾瑾之道,“我到京里的日子也不长,知道的比较少。”</p>

朱仲钧颔首。</p>

叮嘱完了,又说了几句闲话,跟老爷子和彭太医问候过了,顾瑾之又回了城。</p>

她刚刚到家门口,却遇到了陈煜朝。</p>

陈煜朝说要见七小姐。</p>

小厮被宋盼儿训怕了,不敢轻易把人往里面让,就说:“我们家七小姐不在家,进宫去了。”</p>

“那烦通禀一声三爷。”陈煜朝道。</p>

小厮道:“三爷也不在家。”</p>

陈煜朝身后跟着四五个护卫,小厮知道他有身份,也不敢呵斥。</p>

那护卫首领却不耐烦了,大声道:“这位是煜王,哪里来的聒噪?快进去通禀,否则有你的苦头。”</p>

小厮从乡下来,才进城不久。</p>

城里的达官贵人,他也不是十分清楚,什么煜王,他不知道,只是听着骇人,他就忙道是:“小的这就去。”</p>

顾瑾之下了车,在后面听了半天。</p>

此刻,她高声道:“煜王?好大的来头啊!”</p>

陈煜朝惊喜,连忙转身。</p>

顾瑾之缓步走了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