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欢喜(1 / 2)

 六月初四,金光匝地,骄阳流火。</p>

树梢枝头没有半点风。</p>

顾瑾之一大清早就收到了宜延侯府拜会的帖子。</p>

她原打算回复的,结果司笺就跑进来,欢天喜地跟宋盼儿道:“夫人,韦礼欣到了。他带着几个小子们,快马打头阵。宋妈妈和海棠姐姐等一干人,下午就要到了。”</p>

宋盼儿一听这话,也是大喜:“快叫进来。”</p>

韦礼欣是延陵府宅子里的库房总管事,也是宋盼儿的陪嫁之一,是她的心腹。</p>

司笺道是,撩起衣摆就要跑。</p>

宋盼儿呵斥住他:“慢些走!你如今是个三等管事,又不是跑腿的小子,不成规矩!”</p>

因为家里下人配置不齐全,也没有具体安排司笺到哪里,只是外院的一干小子们,都由他调治。</p>

司笺被宋盼儿骂惯了,不像其他小厮那般忐忑,嘻嘻笑着道是。</p>

等出了宋盼儿的视线,又快步跑来。</p>

顾瑾之就想,今日怕是没空见宜延侯夫人的。</p>

她写了回信,请宜延侯夫人初六再过府。</p>

她还把信给宋盼儿看了看。</p>

宋盼儿点点头。</p>

顾瑾之就喊让芍药出去喊个小厮来,让送到宜延侯府去。</p>

过了一刻钟左右,韦礼欣就带着三四个小厮,快步进来给宋盼儿行礼,他们一脑门子的汗。</p>

来的小厮,都是顾瑾之父亲身边服侍:有司墨、司砚、司宣、司毫。</p>

一并跪下,给宋盼儿磕头。</p>

宋盼儿忙笑:“快起来,都起来。”</p>

然后让丫鬟给韦礼欣端了小杌子坐,又端了小脚踏给他们几个小子坐。</p>

又吩咐端了冰镇的梅子汤来解暑。</p>

韦礼欣等人看着宋盼儿隆起的肚子,都微讶,而后又纷纷起身,给宋盼儿跪下磕头,贺她的喜。</p>

宋盼儿已经没了刚开始怀孕时的忐忑尴尬,笑着接了:“别多礼,都坐下凉快凉快。”</p>

众人这才纷纷坐了。</p>

宋盼儿欢喜,芍药和念露也跟着高兴。</p>

“……路上遇到了两次大风暴雨,差点把船给掀了。好在东西都没丢。南边大发洪灾,到处都是灾民,我们还遇着两次了一次水匪,都是那些难民走路无路。咱们的护卫好本事,没让水匪得逞。我和孙大总管商议说,每次停船,都架两口锅做米粥,散给码头的难民。而后一路上,就没有出事过。”韦礼欣道。</p>

宋盼儿点点头。</p>

每年春上,南边都会有流民。</p>

顾家每年外院都要拨出些银子,给灾民散粥。</p>

这是积福的。</p>

“做的很好。”宋盼儿道,“我们顾家每年都有这个规矩。遇到灾荒之年,就散些米粮。”</p>

韦礼欣笑着道是。</p>

而后,他又把一张帖子给宋盼儿:“夫人写信,虽然没有吩咐,我们却也怕京里短缺,所以把家里的东西带了些上来。”</p>

宋盼儿帖子,笑了笑。</p>

如果不是皇帝赏赐的那五百斤黄金,这些东西是很及时的。</p>

如今带过来,也不嫌多。</p>

“江宁的布好,不知可有带时新的来?”宋盼儿问,“我已经好久做衣裳了。”</p>

大家都笑。</p>

韦礼欣也笑:“是大舅太太说,夫人最是喜欢颜色新鲜的衣裳。布料是大舅太太送的,堆了半船舱,都是好的,没有沾半点水渍,孙大总管特意叫人时刻小心。针线房的程师傅等七八个绣娘,也跟着来了……”</p>

宋盼儿眼角眉梢都是笑。</p>

她也不再多话,让人去给韦礼欣备饭。</p>

然后又喊了司笺来:“你带着司墨司砚,出城去迎孙大总管他们。要是入夜关了城门,关厢里哪家店好,你是清楚的,就多给些钱,在关厢落脚。可别远走回头去找镇子。”</p>

司笺忙道是。</p>

到了下午,家里一下子就添了半家的人。</p>

延陵府服侍的下人,来了八成。</p>

顾瑾之的大丫鬟霓裳和芷蕾也来了。</p>

霓裳发痘的脸,已经好了大半,只是留下了些小麻子,似雀斑,不是很好看,却也不觉得难看。</p>

她以前的脸上,可是水灵光洁的。</p>

祝妈妈等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说:“……比一开始的时候好多了。”</p>

霓裳却笑:“你们也忒不知足。你们去瞧瞧我家庄子上活下来的那些人,一个个什么模样!我这样,都是姑娘妙手回春。要不然,可真是不能出门,要吓死人的丑婆娘了。”</p>

说得大家都笑起来。</p>

芷蕾晕船,此刻奄奄一息。</p>

给顾瑾之行了礼之后,祝妈妈等人安排她先去躺着。</p>

顾瑾之又去正院,看了母亲那边的。</p>

宋妈妈、海棠、傲芙等人都来了。</p>

瞧见顾瑾之,宋妈妈一把搂住了她:“姐儿又长高了些!出落得越发精致了。”说着说着,眼里就有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