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点鸳鸯(1 / 2)

 朱仲钧这一病,就是七八日。</p>

他瘦了很多,顾瑾之何尝不是?</p>

到了三月初一,顾瑾之进宫去给德妃请脉,太后娘娘就问顾瑾之:“怎么瘦了?”</p>

顾瑾之笑着道:“……我长个子,没长胃口!”</p>

太后娘娘瞧了瞧,隐约是高了些,就忍不住笑。</p>

“长个子的时候,的确应该多吃些……”太后娘娘慈爱笑道,“想吃什么,家里没有的,只管告诉我……”</p>

顾瑾之果然想了想。</p>

她倒真想起一道菜,就笑着对太后道:“鲜藕乌鸡汤。”</p>

太后又是笑。</p>

这个时节,鲜藕并不难得,乌鸡也是便宜的。</p>

想了半天,就想了这么个普通的。</p>

“去御膳房说一声,回头做了送到顾宅去。”太后对身边的寄绮说道。</p>

寄绮道是,转身就去了。</p>

太后这才问她德妃的身体如何了。</p>

“这次都还好。”顾瑾之道。</p>

上次大伯母进宫,也不知道给德妃说了什么,如今她照常吃饭了。</p>

她爱吃辣的,满宫里都知晓了。</p>

自然有些人为此高兴。</p>

有人深信不疑,知道德妃将来会生个公主,对她也放松了警惕。</p>

太后娘娘也跟着松了口气。</p>

皇帝也赏了些东西。</p>

顾瑾之这次进宫,德妃的态度也好了很多。</p>

成姑姑服侍她也轻松了些。</p>

太后问完德妃,又问朱仲钧:“王爷最近还好?”</p>

顾瑾之就将朱仲钧得了急性肠痈的话,说给了太后听。她解释道:“我有把握能治好王爷,又怕您和陛下跟着担心,这才没往宫里说。如今已经好了。”</p>

太后脸色骤变。</p>

她终于明白顾瑾之为什么瘦了。</p>

心里越急,说话就要越慢,否则越说越错,这是太后几十年养成的习惯。</p>

哪怕是对面顾瑾之,她也沉着了片刻。</p>

等心里的情绪过去之后,太后的担心也减轻了些。</p>

“你仔细说给哀家听听……”她对顾瑾之道,“是真的都好了?”</p>

“瘦了些。”顾瑾之道,“四五天不能吃饭,清减了些许。病是好了的,已经无大碍。”</p>

顾瑾之自己也跟着清减了。</p>

足见,她也是很担心的。</p>

太后就轻轻叹了口气。</p>

“明日带了他来,哀家要亲眼瞧瞧。”太后最后道。</p>

她也没有责备顾瑾之隐瞒不报,直到现在才说。</p>

顾瑾之道是。</p>

第二天,她带着朱仲钧进宫了。</p>

朱仲钧的确瘦了很多。</p>

太后拉着他的手,眼角湿了,问他:“当时疼不疼?”</p>

朱仲钧眨巴眨巴眼角,撇了嘴道:“疼。小七抱着我,就不疼了。小七一直陪着我,她也不睡觉……”</p>

太后就知道了顾瑾之衣不解带照顾了朱仲钧四五日。</p>

顾瑾之又明显瘦了,足见朱仲钧没撒谎。</p>

太后轻轻拭了拭眼角,笑着对顾瑾之道:“好孩子,你照顾王爷,哀家最放心了!只是以后有事别瞒着哀家。哀家也不是那经不住事的主儿,告诉了哀家,哀家心里有数,反而更踏实。”</p>

顾瑾之忙道:“下次不敢欺瞒太后了。”</p>

太后见她说出欺瞒二字,就笑了笑,让她到自己身边来,拉着她的手,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哀家并无责怪小七欺瞒之意,小七心里念着哀家,才故意不说的,哀家都明白你的苦心。”</p>

顾瑾之垂头笑了笑。</p>

太后见她梳着双髻,头上只带了两朵简单的红宝石珠花,就笑着让宫人拿了自己的首饰匣子来,亲手挑了两朵金镶碧玉的珠花,赏赐给顾瑾之。</p>

还亲手替她戴上。</p>

顾瑾之忙起身,道了谢。</p>

回去的时候,朱仲钧依着车壁打盹。</p>

顾瑾之问他:“好看吗?”</p>

朱仲钧就微微起眼,随便瞄了下,然后点头说:“嗯。”</p>

他虽然口中里不再生气了,神色却恹恹的。和顾瑾之相处的时候,他不怎么说话了。</p>

沉默寡言的模样,像极了从前。</p>

顾瑾之说他“六亲不认”,大概伤透了他的心。</p>

他似乎从来没想过顾瑾之会那么评价他的一生。</p>

前世顾瑾之也抱怨他冷漠无情,却从未当他的面说过。</p>

他是第一次知道……</p>

他的沉默,不仅仅是伤心,也带着几分反思。</p>

他甚至下意识里承认了顾瑾之的观点:仔细想来,他似乎走到了最后,只有自己……</p>

父亲被他斗败了,母亲死了;儿子不愿意理他,女儿去了山区支教,也是被他说得寒了心吧?妻子……除了一纸证书,他和顾瑾之的婚姻的后二十年,名存实亡。</p>

自从陈参谋那件事之后,顾瑾之骂他卖妻求荣,他们就再也没有同床过……</p>

虽然不愿意承认,可他的前世,用“六亲不认”来形容他,虽然苛刻了些,却也恰如其分。</p>

认清了这点,朱仲钧放佛对自己的前世,有了个新的认知。</p>

这个新的认知,让他心揪起来的难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