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节灯谜(1 / 2)

 第378节灯谜</p>

甄家众人出发了五天,甄末仍是不知情。</p>

乡下没人来告诉他。</p>

他也没想过有人敢打他家人的主意,所以对家里不甚留心,还跟往常般。</p>

顾瑾之派了人留意甄末的动向。</p>

他一切如常,不是在谭宥身边服侍,就是回自己的院子。他每日过着单调又严谨的生活。</p>

甄家众人走了这么多天,再想追上有点难。朱仲钧见效果达到,笑着对顾瑾之道:“甄家大奶奶为人纯善,见识浅薄,否则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被你弄走了,你这次是行了大运。”</p>

顾瑾之笑道:“是啊。”</p>

她记得朱仲钧曾经跟她说,人不能善良,一旦善良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顾瑾之从前很不喜朱仲钧的那种调子,觉得太过于刻薄寡恩。如今想来,现实就是这样的无情。</p>

唯一活在象牙塔,只有顾瑾之。</p>

所以,朱仲钧总觉得她蠢得可怕,她的确如此。</p>

时间转眼到了上元佳节,甄家已经走了快十天。</p>

甄末每次离开家之前,都会告诉妻子,自己哪一日再回去。到了那一天,甄大奶奶会早早派了家里小厮来接。</p>

不仅仅是接甄末,也是看看甄末是否有事。</p>

假如有事耽误了,不能回去,甄大奶奶也要另作安排。</p>

这是几年来不变的规矩。</p>

到了上元节,甄末早上就跟谭宥说过,他今日要回乡下。</p>

谭宥道:“回去多住几日。”</p>

每次甄末要回家,谭宥都是这句话,还叫人送了好些礼品,果子点心、茶叶、布匹,让甄末带回去。</p>

甄末道谢。</p>

他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打点行李。</p>

每次回家,只要不是有急事,甄末都会带点礼品。他自己买的,谭宥赏他的,装了半车。</p>

他坐在家里,略微等了等,见乡下仍没有家丁来报信,甄末心里狐疑。</p>

乡间的路不好走,家丁有时候错过了时辰也有过的。</p>

甄末懒得等,他想在午膳之前赶到家,就带着自己的小厮们起身,出了城。</p>

上元节的城里,上午的时候,热闹劲应该还没有沸腾起来,可是街道也被堵塞得水泄不通,甄末的马车,挤了半个时辰才出城。</p>

出城之后,直接往刘家庄赶。</p>

上元节,门口应该早早悬挂灯笼。</p>

马车停下来,甄末下了马车,却见甄家大门口一片寂静,大门紧闭,铜门钹上落了满满一层灰。</p>

甄末心里大叫不好,没等小厮去敲门,他疾步上前,厚重的手掌亲自重击在朱红大门上,一时间门钹也被震动,响得刺耳。</p>

好半天,才有个家丁慢悠悠来开门。</p>

看到是甄末,家丁倒也不意外,叫了声老爷。</p>

甄末忙问;“家里关门做什么?”</p>

家丁也迷迷糊糊的:“奶奶都走了,不是老爷吩咐的吗?奶奶让咱们几个看住家,一旦有事就躲到地窖里……”</p>

甄末只感觉有瓢冷水,当头泼下。</p>

他从头顶一直凉到了脚心。</p>

————</p>

元宵节,顾瑾之和朱仲钧进宫,陪太后过节。</p>

宴席设在仁寿宫。</p>

列席的主位是皇帝和太后。</p>

而后,是皇太子。</p>

皇太子之下,是诸位尚未离京的藩王。</p>

众妃嫔和亲王妃们,则分左右两列,地位高低不等分别坐下。</p>

礼乐起,丝竹声声萦绕。</p>

酒香溢满四座。</p>

太后搬到了仁寿宫之后,朝中的局势又是一番紧促。特别是谭家,意图呼之欲出。</p>

宫里的妃子们各怀心思。</p>

诸位亲王正襟危坐,态度恭敬又谨慎,谁也不想迁入风波,只想平平安安过了上元节,赶紧回各自的封地,逍遥快活。</p>

敬酒时,顾瑾之低垂了羽睫,既不看皇帝也不看太后,规规矩矩敬了酒,退回了座位。</p>

宴席结束之后,便是听戏。</p>

这次,顾瑾之和朱仲钧坐到了一处。</p>

听戏的间歇,宫人们又拿了灯笼来,让众人纷纷写了灯谜,等会儿猜灯谜有彩头。</p>

朱仲钧和顾瑾之不惯于玩这个,两人提了笔,一时间居然不知如何下手。</p>

看着旁边的南昌王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完了,还轻轻侧身,让他王妃耳边低语,教他的王妃。南昌王妃龚氏点点头,也很快写上了。</p>

顾瑾之就有点着急了。</p>

朱仲钧在她耳边说:“日复一日。”</p>

“猜什么?”顾瑾之问。</p>

“猜个字。”朱仲钧道。</p>

顾瑾之在心里想了想,不免一笑,很挺贴切的,就将“日复一日”写上,缀了打一字,交了上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