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节挨骂(1 / 2)

 第404节挨骂</p>

彦绍醒来不久,顾瑾之的两个幼弟,也带着彦颖回来。</p>

两个孩子围在顾瑾之身边。</p>

他们不管要什么,都找顾瑾之。</p>

跟着他们的乳娘进京之后,就住在王府别馆,没有跟着进宫。等朱仲钧一家人出了宫,乳娘依旧照顾孩子们,可孩子们事事都要麻烦顾瑾之。</p>

顾瑾之不像个母亲,反而更像个乳娘。</p>

宋盼儿看在眼里,目光在顾瑾之身上转了几转。</p>

顾瑾之恍若不觉。</p>

快到了申时末,外头的天开始暗下来,黄昏的斜照将庭院染得金黄。</p>

朱仲钧也带着燕山回了顾家。</p>

他们父子前脚进门,出去拜年的顾延臻也回了家。</p>

宋盼儿见人都回来了,就安排在花厅用晚膳,又派了丫鬟去外院请顾煊之和顾琇之。</p>

顾琇之来了,顾煊之没来,说出门了,去了宣平侯府。宣平侯李家的四少爷,和顾煊之交情最好,两人常有来往。</p>

“王爷和瑾姐儿都在家里,他怎么跑了出去?”顾延臻有点不悦。</p>

“他都大多的孩子,拘着他做什么?”宋盼儿道。她脸上虽然笑着,言语里却有点重。</p>

她非常不喜欢顾延臻说煊哥儿的不是。</p>

特别是琇哥儿进学之后,宋盼儿更觉顾延臻偏心,对煊哥儿多有不满,处处挑煊哥儿的毛病。只有顾延臻说煊哥儿半个字不好,宋盼儿立马发火,就像现在这般。</p>

她自己可以说,顾延臻却不行。</p>

朱仲钧和顾瑾之在场,顾延臻眉头轻蹙,没有反驳宋盼儿的话。</p>

一旁的顾琇之暗暗舒了口气。他是很怕父亲和嫡母当着外人的面吵架的。因为吵起来,多半会提到他。他是这个家里吵架的根源。</p>

而朱仲钧和顾瑾之,更是不好贸然接话的,场面就有点尴尬。</p>

宋盼儿见状,跟顾瑾之和朱仲钧解释:“从去年六月,京里取缔了宵禁,城里大半夜都热闹得很。煊哥儿他们吃酒,都知道规矩,从来不忘勾栏里去,我还是放心的。宣平侯李家家风严。况且,他大半的小伙子,总关在家里像个闺女似的,也没出息......”</p>

朱仲钧笑了笑。</p>

宵禁的规矩,是隋唐之前是很盛行的。到了隋唐之后,大部分繁华的城市,都取消了宵禁。</p>

京里曾经也废除过宵禁。</p>

在先帝二十一年,闹了两场匪患,就重新设定了宵禁。</p>

而后,又因为北边不太平,原本打算实行一年的宵禁,就没有顾得上撤去。再回来,先帝去世,新帝三年不能改先帝政策。</p>

一拖再拖,至今已经三十余年。</p>

如今国力昌盛,天下太平,西边蒙古的鞑靼人和瓦剌人相互争斗,打得不可开交,朝廷的边关反而平静。京城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就重新取缔宵禁,放宽了自由。</p>

年轻的男孩子在外头吃酒,说他们会行事规矩,是自我安慰的话。</p>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p>

朱仲钧不想多谈这些,他知道宋盼儿不喜欢,就只说起了宵禁:“......顺天十一年,庐州就取缔了宵禁,增了两支巡夜侍卫队。这四五年里,也没出过什么大乱子,反而比从前繁华数倍。旁的不说,王府府库更充盈。京师重地,自然不能比照庐州的。京师比庐州大数倍,百姓也多数倍,容易出事。但,若巡夜卫队守卫得当,取缔宵禁有益无害......”</p>

这个观点,和顾延臻的不谋而合。</p>

“皇上主张取缔宵禁,说京师气死沉沉,丝毫没有盛世该有的歌舞生平,应该取消宵禁,让夜市热闹起来。阁老和大臣们不少反对,闹了几个月,才定了下来......”顾延臻道。</p>

他也喜欢谈谈政治,这大概是男人的共性。</p>

顾延臻的观点,大部分来自胡泽逾。</p>

朱仲钧就宵禁的问题,顺着顾延臻的话,说了一大通。</p>

直到开席,话题才停住。</p>

晚膳毕,顾延臻意犹未尽,又主动提及。</p>

朱仲钧便同他谈。</p>

大家都在一旁听着。</p>

过了片刻,几个孩子哈欠连连。</p>

宋盼儿看在眼里,心疼外孙,就打断了他们翁婿谈话,道:“时辰不早,王爷也累了一天,孩子们也困了,先散了吧。明日得空再说话......”</p>

顾延臻讪笑,止住了话题。</p>

宋盼儿要亲自送顾瑾之到角门那边。</p>

顾瑾之一再拒绝,说:“外头冷,路面上了冻,又是黑了天,别滑着您。我们这么些人,难道还怕吗?您先歇了,我明日早上过来陪您用膳。”</p>

宋盼儿就只送到了院门口。</p>

顾延臻和琇哥儿去外院,顺路送朱仲钧等人到角门。</p>

听着脚步声渐远,渐至消弭,四周静籁无声,宋盼儿回了屋子。</p>

坐在炕上,宋盼儿眉头就蹙了起来。</p>

当着朱仲钧和顾瑾之的面,宋盼儿不好说煊哥儿的不是。毕竟那么大的儿子,当着姐姐和姐夫的面,定要给他留足面子的。</p>

私下里,宋盼儿怒火中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