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篇(1 / 2)

 本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场辩论大赛上演:鹅湖之会!辩论的主辩双方分别是理学大宗师、伪君子朱熹对阵心学开创者陆九渊!</p>

朱熹生于110年9月15日。履历表显示他从小聪明,近乎于生而知之,于孝经等基本读物几乎一见即懂,懂了就有见解。朱熹19岁中举入仕,没多久就重归湖海,再读诗书,开始了他考问天地宇宙、思考人伦根底的大事业…</p>

也就在这时,朱熹开始继承北宋程颢、程颐兄弟的二程道统。二程以河南农村书生的身份,硬生生与国家顶级大臣分庭抗礼,对国家大政指手画脚,凭的就是学问!即“理学”</p>

二程中小程程颐更了不起,关键是活得久。他众多弟子中,有一位叫杨时,世称龟山先生。杨时南归,小程高兴地说“吾道南矣”一语成谶!</p>

杨时传罗从彦,世称豫章先生。罗从彦传李侗,世称延平先生。李侗传朱熹,朱熹不称先生而称圣人!这位在中古圣人史上派名第三,仅位列孔、孟两子之后的“朱子”终于堂而皇之的登场了…同时,二程之“理学”终于光大宇宙、主宰天地!</p>

当然,朱熹之所以能超越自先秦以降所有人,位列孔孟之后,排行第三,凭的不止是继承,更是发扬!</p>

朱圣人认为“理”是一切,是先天地而生、为万物之先的存在,是超越现实、社会等真实存在之上一种永恒的标准。即“天理”</p>

作为一现代人,我们看这一段觉得云山雾罩、玄之又玄、不知所以。但要从另一角度看,你就知道它有多么的伟大!这个“理”如此的牛、无敌一样的牛,还能有什么物件能超越它吗?从概念上分析,肯定没了!那作为发现它、宏扬它的人,朱熹又该是什么地位呢?</p>

让孔孟列在前面都是客气的!不得已尊重个先来后到而已,圣人朱应是开天辟地、重建乾坤的盘古才对!</p>

“天理”如此神奇,但在朱熹的理论中,还是可实际触摸到的。办法就是“格物致知”</p>

要做到“穷格”格到了极处,天理自现。只有天理出现,世间才会有真善美。反之破坏这种真善美的,就是“人欲”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建设出人世间和谐的完美环境!</p>

如此伟岸的理论、如此高尚的追求,当然是珍贵无比的。于是理学,或称道学的传播变得神圣而挑剔!当时有一叫陈亮的名士曾为道学家们画了一幅像,非常的传神,记录如下“因吾眼之偶开,便以为得不传之绝学。三三两两附耳而语,有同告密。画界而立,一似结坛。尽绝一世之人于门外”这是说他们的自重。重到拒绝所有看不上眼的人、不是同党的人。而对于这些不懂道学、没懂真理的人,他们会非常的残忍!</p>

“以道统自任、以师严自居,别白是否,分毫不贷”也就是说:这票人不管你是否愿意,就开始按他们的道学标准来评价你的思想、分析你的行为、从你灵魂深处寻找你之所以这样的根源。然后分毫不差的处罚你,一点都不宽恕原谅!</p>

这像什么?非常像欧洲中世纪的教廷,除没权力把犯人绑到广场的火刑柱上烧死外,他们什么都干了!所以后世人说:礼教杀人!道学杀人!朱熹时代这还只是初期,要到后面,理学家们才会露出他们凶狠酷厉的嘴脸!</p>

但既要认真公平地说朱熹及他所创立的学术,那就定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来说。南宋,自从赵宋南渡后,就一直存在着一反思——为什么会失败?北宋如此文化昌明,为什么会败给野蛮的、刚刚开化的女真人呢?这绝不应该!于是他们分析,寻找根源所在…</p>

当然这会有无数种答案。可在理学家们看来,是思想病造成的!是人心变得贪婪,去追求财富。如王安石等改革派,让人的心乱了,从而天降灾祸…又如人的心残忍了,总想着打仗,与辽国、与西夏、与吐蕃战,搞得帝国元气大伤,最后败给迅速崛起的女真人…所以:战争也是错的,也有罪!</p>

以上种种,都是“人欲”所以要破灭之、根除之!然后才会存得天理,复归昌明,重新振兴华夏!</p>

所以后世也有人说:哪怕理学有种种不妥与不近人情之处,但也有它积极,甚至是实用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p>

其实,朱熹在当时并不能统一天下学术,就算在理学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叫陆九渊!陆九渊认为“理”并不是至高无上的,与之同等的还有“心”</p>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www.mimiread.com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