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差钱儿啦(1 / 2)

 打包送走了好伙伴小五,阿圆去掉了一块儿心病,虽然尚且没露出太大的异样,做主子的,未雨绸缪不露痕迹帮助他们退烧,也算是功德一件的吧?</p>

“红儿,碧儿,你们这几个月的任务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对眼儿的男人,年前,嫁掉!”阿圆挥舞着拳头,对两个小丫鬟勉励一番,至于服侍“小老三”的兰儿,年龄还小着呢,再等两年也不晚。</p>

“哎呀郡主,您说什么呢?”红儿捂了脸,跺脚回道:“奴婢的父母不在身边,怎么能让奴婢自己去找男人?”</p>

那倒也是啊,这三个丫鬟其实都是从卢府李薇那儿来的,人家的老子娘还健在呢!</p>

又想做一把媒人过瘾的郡主大人,只得歇了心思:“那——你们自己看着办,要是有看着合适的,就跟我说,先定下来,等过年回家,我去跟你们的爹娘保媒!”</p>

几个丫鬟笑得脸蛋红扑扑,除了碧儿,微微的,有些发苦。</p>

这姑娘也有老子娘,还有个弟弟,就是早早的没爹了,家里能够操心做主的人几乎没有。</p>

所以才会这般留恋小五的关切吧?缺少父爱的女人,喜欢年长的男人历练的成熟些的男人,也不是没有道理。</p>

只可惜,成熟了的,大多是有主的菜,不适合你夹到自己的盘子里。</p>

从奴隶到将军,这过程中,肯定已经加入了一个女人的督促与陪伴。</p>

越来越多的小姑娘都向往直接扒拉到“将军”那份儿菜,往往,要忽略身边稚嫩的“奴隶”们。</p>

阿圆的思绪有些远,貌似,飞到了遥远的西疆,那个已经成为公认的“将军”身上……</p>

天气愈冷了,不知道西疆的边塞,御寒的衣物发下去没有?</p>

临别时白老大的狼狈破落,历历在目……</p>

其实,遥远的西疆,那个落寞的男人,也在揪心的思念着京中的媳妇孩子,尤其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p>

跟外敌打仗,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跟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兄弟战友,却束手束脚,怎么都施展不出来战斗的天赋。</p>

铠甲渐冷。</p>

刚刚从外面回府,搓着手指的阿圆忽然有了安排。</p>

“碧儿这几天别闲着了,让管家帮着你购买些棉布衣料与棉絮,多找些闲置的巧手妇人,给西疆的卫士们赶些棉衣出来……”。</p>

这是阿圆发出的声音吗?自己听着都别扭。</p>

为国为民,做郡主的理应这样做的不是吗?还别扭什么?</p>

虽然兵部户部也不会忘记了这件事儿,但是棉衣多一件,怕什么?</p>

何况咱这也是为了碧儿那丫头,想要尽快退烧,忘却前尘往事,最好的法子就是让她忙碌起来,女人家闲不得,会闲出心病来的!</p>

郡主府里面可以接替碧儿看孩子工作的丫鬟还真不少,阿圆索性多挑了两个年龄稍小些的跟着“小老二”,后备军要准备好,没准儿过年回了朱阳县,就得嫁掉两个丫头呢!</p>

服侍阿福的丫鬟小厮也去掉了两个,如今的阿福,忽然想开了似的,虽然还是说不出话来,偶尔,倒是可以坐起来吃饭,然后,颤颤巍巍的下地行走,可以自己打理个人卫生问题了。</p>

大司马小阿文是没空理他的,阿圆坚持了每天转一圈儿,絮絮叨叨一些自己在做什么买卖,阿福原先的那些财富,已经可以滚到了多少钱,他可以拿着它们去做什么……</p>

卢苗苗昙花一现之后,大概又被卢尚书关起来了,总之阿圆再没见到她,也顾不上她。</p>

砖窑厂的红砖烧纸的不顺利,迷糊阵的做法儿,在这里行不通,残次品出的可怕,赛过了成品的概率。琉璃砖瓦根本就不可能诞生,盐粒儿撒的遍布砖瓦周身,也不过是灰白的一层砂。</p>

排除了每一个环节的异样,剩下的,应该,就是土壤的问题。</p>

但是,改变最后一个泼水降温的环节之后,却可以烧制出更硬实更完整的青砖来,跟大宋朝原有的供砖,很像。</p>

“要不,咱申请改成官窑?专门就烧供砖得了!”阿东挠着脑袋,目前,最节省成本的方法就是这一个,郡主现在,可是皇帝和太后跟前最得宠走红的人,改成官窑,不就一句话的事儿?</p>

“那绝对不行!”阿圆连考虑都不考虑:“阿东,咱们建这座砖窑,本意是什么?你还记得不?”</p>

“本意?是您跟贾师傅说过的那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阿东大瞪着眼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