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变缘由(1 / 2)

 说起来,这征蛮大军的兵变和许文峰也有些关系,当初许文峰杀了都尉赵任的时候李颙不是和邓资一起用钱贿赂赵忠为许文峰脱罪么,恰好当时许文峰灭掉了两万攻伐临江的蛮兵,李颙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功劳,遂报上去为许文峰加码。</p>

结果便是许文峰免罪了不说,还升了巴郡都尉,毕竟汉帝刘宏糊涂但是不傻,总不能放着一个能够统兵征战的人不用,反而为了一个已经死掉的郡都尉在处死一个能够打败反叛的板楯蛮的武将吧。</p>

原本这事儿已经算是圆满了,可惜汉帝刘宏就忍不住联想起自家派出的征蛮大军起来,一想起征蛮大军自然就先想到统帅征蛮大军的御史中丞萧瑗,人一个小小的郡兵都尉都能屡次打败蛮兵,你一个御史中丞且统帅五万征蛮大军没打败蛮兵也就罢了,还给我损兵折将,这不是说明你这人是个废物,当下灵帝就有换掉萧瑗的想法,不过后来又想到益州和征蛮大军那里就是个烂摊子,若真是一时冲动换掉了萧瑗,说不得没有大臣愿意过去,遂决定继续留着萧瑗,不过却不能白留,是故旱地刘宏直接让赵忠传信给萧瑗,大意不过是征蛮失利,丢了朝廷的脸面,原本准备拿下治罪,但是看在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儿上,就暂且饶你,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你若是想继续统兵且保住御史中丞的职位,简单,拿钱来买就是,不买的话也行,丢官去职,有的是人相当这个御史中丞。</p>

可不要小看这御史中丞,这绝对是个实权职位。西汉时期,御史大夫掌监察、执法,位列三公,不过到了东汉,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御史大夫的三公职位就被顶掉了,但是权利监督和执法的权利还在,为了不与三公职权重叠,御史大夫省去,不再命人担任,但是主要工作却留给了御史中丞这个原御史大夫的助手身上,以副手职位担任主官职位的职权,这个御史中丞退可以出任州郡大员,进则极有可能位列三公,你说萧瑗怎么肯舍弃这个职位。</p>

要想不舍弃这御史中丞的职位,萧瑗就要出钱为自家赎罪和保住官职,他萧家虽然有钱,但是之前的买官潮中已经为这个御史中丞的职位出过钱了,萧家又不是他萧瑗一人的,所以家中再出钱也可以,但是却绝对达不到汉帝要的数目。</p>

一边是前途满满的御史中丞,一边是丢官去职的庶人生活,只要不是傻子就会选择前者,可惜钱不筹手,这要怎么办?</p>

人萧瑗也不笨,只稍稍一想,便找出了钱的来源,尼玛不是守着两万征蛮大军的么,这两万多人吃喝拉撒都由朝廷管着,这不都是钱!</p>

可这玩意儿是军费,动了若造成兵变说不得就会有杀头大罪,可当时萧瑗已经走投无路,哪里还顾得上这些,遂直接动了军费,借以筹集够了自家的赎罪钱。</p>

军费不足,兵丁难免有些闹腾,不过萧瑗却是直接以诸如兵丁作战不利,朝廷予以惩罚扣了军费等等借口压住统兵的武将的闹腾,武将们自家作战不利,再加上生怕朝廷因自家作战不利之罪而怪罪,自然卖力压制手下的兵丁,这样层层施压之下居然还真给萧瑗压制住了。</p>

不过纸终究是包不住火,板楯蛮被打败,朝廷军队自然需要撤回去,原益州征兆的部队自然需要遣返,这两样可是都需要钱粮支持,毕竟人跑过来为你打仗,现在结束了你总不能让人空手回去吧,可这时候军营已经无钱无粮,那什么遣返益州聚集的士兵,拿什么撤回朝廷兵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