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1 / 2)

相国 仁者为鬼 0 字 5个月前

 太建三年,二月。</p>

陈顼下诏,傅縡以撰史学士兼通直散骑侍郎,员外散骑侍郎侯胜北为副使,出使北齐。(注1)</p>

出发之前,傅縡找他前来商量前往北齐的路线。</p>

根据此前几次出使的经验,从建康前往邺城,主要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p>

一条路线是出建康向西,渡江至浦口。</p>

经谯州新昌郡,过清流关,百五十里。</p>

经广安郡、钟离郡,渡淮河,二百里。</p>

经谷阳郡、蕲城郡、梁郡,过陈留至梁州,九百里。</p>

再北行百里,从延津渡河,或北行二百里,从白马津渡河至黎阳。</p>

继续向北到达邺城,全程走陆路,合计一千六百余里。</p>

……</p>

一条路线是出建康向东,从京口渡江至广陵。</p>

经步邱,入樊梁湖、破釜塘,至淮州,水路七百里。</p>

入淮河向西,至钟离郡,水路四百里。</p>

此后沿颖水或涡水北上,转蔡水,经阳夏郡至梁州入黄河,水路九百里。</p>

渡河之后,与第一条路线相同,全程以水路为主,合计二千三百余里。</p>

……</p>

一条路线是出建康向南,溯江而上至濡须口。</p>

沿濡须水向西,过东关,入漅湖。再沿施水,过逍遥津,至合州,水路计千里。</p>

过了合州,沿淝水经芍坡、寿阳入淮河,二百余里。</p>

入淮之后,与前一条路线相同,全程约二千五百里。</p>

……</p>

陆路和水路两者相差近千里,但是水路无疑省力舒适很多。</p>

而在侯胜北的眼里,选择路线的因素不仅是这些。</p>

作为一名武将,怎能不从军事的角度去评价各条路线的行军、作战和运输?</p>

以南朝水军之强,毫无疑问应该选后者。</p>

只是,真的只有这三条路线吗,真的只能走这三条路线吗?</p>

侯胜北紧盯着地图,想要找出第四条路线。</p>

此前他自承当初少年无知。</p>

然而时过境迁,换了眼下的自己,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p>

万一哪天,陈顼的旌旗指向了北齐,指向了淮南、淮北、河南乃至河北呢?</p>

先人是早就给出了答案的。</p>

刘寄奴北伐,大军迅速通过彭城,奔袭青州。</p>

前锋诸军由彭城溯泗水,开巨野泽,进入大河。</p>

大军待水路开通之后,沿河一路西进。</p>

灭南燕之后,席卷中原,相继攻克洛阳、长安,亡了后秦。</p>

当时刘宋置北青州,镇守碻磝要地,掩护由泗入河之路。用以监视北朝,保证大军的后路安全。</p>

先取青徐,有数点之利。</p>

一则大军东侧为海,遮护一翼。相较于平原四战之地,被袭击侧面的风险少了许多。</p>

二则通过海路可遣军绕后青州,无论是夹击还是扰敌,都能发挥出南朝的水军优势。</p>

三则青州地形多山,即便北伐失利,也可沿着泰沂蒙崂各山,层层设防,据守自保。</p>

四则攻取青徐之后,可对中原形成东、南两路包夹。</p>

若能再联合北周,就是三面围攻之势。</p>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虎牢而守之,据其户槛。(注2)</p>

然后进兵河北,北齐势孤援绝,邺城可克。</p>

即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可席卷而下。</p>

接下来就是如何谋图关陇巴蜀,与北周争夺天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