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马上到来的重头戏(1 / 2)

 率军南下的国君在两个月后带着部队回到“虎牢”了。</p>

宋彬进行了目测,国君带去多少军队就带回多少。</p>

需要目测,主要是互相之间没有进行信息互通。从这里也能看出是一件好事,说明压根就没有发生什么坏事。</p>

带出去多少军队又回来多少,可以预见这一次晋国和楚国只是对峙,双方对交战这种事情存在顾虑。</p>

“楚军退却,郑国盟我。”国君对众人是这么说的。</p>

这个“盟”不是结盟,只是一种暂时的罢兵休战。</p>

晋国这边对楚军为什么后撤很好奇,没有相关的信息渠道,也就只能是好奇而已。</p>

那么,楚军又为什么会后撤呢?原因在于吴国和陈国发生了对楚国来说很重要的事情。</p>

首先是吴国已经开始反攻入侵境内的楚军,双方在衡山周边爆发了一场血腥的交战,以吴军败退为结束,楚军却也损失惨重。</p>

然后是楚国自己先搞幺蛾子,操纵顿国跟陈国交恶,导致陈国出兵包围了顿国。</p>

两件事情的发生让跟晋军对峙的楚军不得不后撤,他们准备亲自下场对陈国做点什么,以至于知道郑国对晋国认怂也没做干预。</p>

话说,陈国不是楚国的盟友吗?为什么楚国会让顿国跟陈国过不去呢???</p>

这就要了解楚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的附庸非常多,有些附庸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打从实际上则是已经被楚国所控制;像郑国这种体量比较大的国家,楚国难以做到控制,一般会派出贵族前往该国当客卿这类的角色,再图谋完成控制。</p>

楚国之所以操纵顿国跟陈国过不去,究其原因是陈国驱逐了来自楚国的客卿,而这个客卿是楚国令尹子重所指派。</p>

也就是晋国这边不知道南方闹了什么幺蛾子,不然才不会撤军回到“虎牢”,该做的是跟在撤离中的楚军后面,再趁势给郑国来一记狠的。</p>

毕竟,楚军一旦撤离就会让郑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而且哪怕晋国出现衰弱趋势,以郑国的实力也干不过晋国。</p>

这个也就能知道郑国为什么明明很想收复失地,却选择了罢兵。</p>

郑国这一次罢兵,将从正治立场上承认“祭”地归于晋国,以后再想把“祭”地夺回去,他们就该想个新的又合理的由头了。</p>

对于郑国服软最感到愉快的是范氏,再来则是国君。</p>

范氏的愉快是从此以后“祭”地将不存在主权争议。</p>

国君则是看到了瓦解郑国和楚国联盟的可能性,他估计都开始在动脑筋,想办法将郑国争取到晋国这一边。</p>

其余人得知楚军撤退,郑国也选择了罢兵休战,中小贵族一点都快乐不起来。</p>

贵族带兵纳赋,服役的“徒”算是已经交了血税,他们今年不再需要义务地承担其它;出动的“羡”则是白白跑了一趟,家里没了他们这些劳动力,来了又没有取得收获,等于从事实上是一种血亏。</p>

如果中小贵族这一次纳赋没有任何收获,他们今年必然会非常难捱,怎么可能高兴的起来!</p>

还有另外更惨的!</p>

每一个家族中的“徒”武装在即再出征,需要自己保证后勤,不用家主去负担;“羡”从武器到后勤则是由家主来承担,等于浪费了劳动力又要进行投入。</p>

所以了,中小贵族心里有无数的MMP需要好好讲一讲!</p>

卿位家族出动的兵力更多,除了范氏有收获(“祭”地)之外,其余同样是颗粒无收。</p>

只是吧,卿位家族的实力摆在那里,抵抗未知风险的底蕴要比中小贵族高多了。</p>

他们在“虎牢”待到秋季下旬才进行归师。</p>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上到国君下至贵族依然不知道楚军为什么退兵,对吴国那边发生什么更是一无所知,仅是能够判断出郑国有点“开窍”了。</p>

他们花了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走“王野”路线,回到“新田”进行解散,但凡是个贵族脸上就没有笑容,有些甚至是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p>

顶上的贵族一个个黑着脸,下面的人又哪敢乐呵,再来是真没有取得什么收获,不像往常军队归师“新田”会大一帮人轮流进城乐呵,致使勾栏院里面的姑娘空虚、寂寞、冷!</p>

可能是不愿意拆开真相,又或者是站的位置太高,国君对一片“哀鸿遍野”采取了漠视的态度。</p>

他很特意地将魏琦召唤进宫城,没有任何客套直接问道:“魏氏、阴氏伐秦之事,进展如何?”</p>

这一趟魏琦并没有南下,得了个坐镇“新田”的差事。</p>

他答道:“下军将经大河往秦境,连克三城,攻至‘雍’,与秦对阵于‘雍’城之下……”</p>

国君在听,听着听着嘴巴情不自禁地张大,一副被惊呆了的模样。</p>

如果阴氏和魏氏后面没有增兵,好像也就阴氏和魏氏各自出动了两个“师”去报复秦国?</p>

四个“师”就能攻克秦国三座城池,打下的“邑”和“邦”该是多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