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难当的东道主(2 / 2)

如果吕武有兄弟姐妹,他需要干的事情是自我进行分家,减少各家对阴氏的忌惮。</p>

这个也是明明不分家能保持强大,为什么一些家族却会主动干分出小宗这种事的原因。</p>

说白了,就是为了减少来自各个家族的忌惮。</p>

当然,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周王朝秉承执行的是“宗族”的制度,人们习惯了强大到一定份上,干那种开枝散叶的操作。</p>

并没有一种制度能够适应所有年代,历来就是观察社会背景的需要,再来评价某个制度的好坏。</p>

什么皿煮、兹油,又是什么专治不服之类,各自有各自的需要,哪有什么一定正确这种事情。</p>

所以,吕武秉承不分家这种理念,对于当代的社会背景来说,极可能会令子嗣产生不满,导致阴氏发生内乱。</p>

关于这点,吕武暂时没有多想,需要等几个儿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看到时候能不能发现端倪了。</p>

随着国君来到“阴”地,中行偃虽然是元戎,地方却是吕武的地方,迎接国君肯定是以吕武为主。</p>

这个符合当代的理念,要不然就是中行偃干反客为主这种事情。</p>

真要由中行偃为主去迎接国君?吕武会显得软弱,中行偃则是会被人暗地里骂霸道。</p>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来阴氏作客的客人少不了要去到处逛一逛,吸汲属于阴氏的优点,思考怎么发展自家的封地。</p>

这些东西吕武无法阻止,甚至被问及的时候,需要耐心地给予答案。</p>

交情好的家族请求阴氏派出善于水利的家臣帮忙,吕武心里再怎么不乐意都不能明确拒绝,能办到的就是拖一拖。</p>

而像是水车之类的东西,属于各家能看但不能开口要的类型。谁开那个口就是自己心里没B数,遭到阴氏的恶意反制属于活该,各家还会进行嘲笑。</p>

这是属于春秋中叶的一种常规习俗,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概是:我想给的,才是你的;我不想给,你只能抢,但我有打死你的权利。</p>

“阴卿,诸卿。”国君没下车,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说道:“得知诸卿荟聚,寡人来也。”</p>

说!</p>

你们这帮家伙到底想搞什么?</p>

为什么会不约而同来吕武这一边???</p>

一定是想搞事吧!</p>

国君带来了一个“旅”的护卫力量,同行的公族成员不少,其中包括同袍弟弟杨干,祁氏的祁奚,其余小虾米不需要一一介绍。</p>

吕武带头行礼,后面一大帮人跟上。</p>

“臣已为君上清扫庄园。”吕武比了一个‘请’的姿势。</p>

这个时候就该中行偃站出来,他也很合时宜地站出来,说道:“庄园颇大,随行诸人亦可入驻。”</p>

得了。</p>

免得国君胡思乱想,带来多少武装都一块住呗。</p>

这个表态无比重要。</p>

为了让国君不至于感到紧张,包括中行偃在内的“卿”以及其余贵族,他们甚至让自己带来的武装撤离“阴”城郊外,跑到更远的荒郊野外驻扎。</p>

国君看到了智罃,笑着邀请道:“智伯与寡人同车?”</p>

尊老爱幼只是一方面。</p>

在这种公开场合,国君为了表现出“其乐融融”的一面,每一次都要跟元戎一块演戏,比如邀请元戎乘坐同一乘车。</p>

国君只是不想跟中行偃同车,邀请吕武不合适,拿智罃来扛雷罢了。</p>

这不,中行偃明明察觉到了国君的态度,偏偏因为被国君邀请的对象是自己的叔父,也是上一任元戎,不能表现出任何的不悦。</p>

换作国君不是邀请智罃?中行偃都应该表现出不悦来符合作为元戎的职责。</p>

在晋国,元戎是国君的副手,又是替贵族压制君权的角色。</p>

一旦让贵族阶层发现元戎压不住国君?自己下台会是唯一安全的选项,另一个选项是等着被干死。</p>

智罃有意推辞,发现国君眼神坚定,考虑到老智家的处境艰难,对着几个“卿”无奈地一笑,才被搀扶着上了国君所在的车辆。</p>

站在吕武稍微靠后位置的士匄低声说道:“元戎可持重否?”</p>

好些人都听到了。</p>

他们对士匄那句话的理解是:这个元戎有点不行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