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不过日子了呀!(1 / 2)

 站在中行吴的立场,他认为以现有兵力打不过汉国,想要竭尽全力拼一把,有错吗?

各有各的立场和需要,中行吴肯定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甚至还觉得自己非常有魄力。

“应征之众当有五十余万?”吕武说的是荀国年龄和身体条件达标的出征人数。

诸夏历史上有出现过统率五十余万众出征的例子吗?根据一些无法证实的历史片段,殷商末期帝辛屡屡出动二十余万众南征北战,某次征讨东夷甚至带上了三十多万大军。

那可是殷商,生产力比姬周更落后的时代,屡次出动二十余万大军,最后一次动用三十余万大军,怎么听都令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现在,吕武就在想:“出动五十多万,荀国的后勤能够供应得上?哪怕短时间内后勤能支撑,一战打完他们是不是该举国上下一块吃土?”

从这里也能让吕武判断出一点,也就是中行吴狠下心要拼命了。

这种不看参战人员素质的征召模式,且先不论能够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不管打赢还是战败,事后这个国家绝对会进入艰难时期。

吕武愤怒(www.ibxx.com)的是,那一战不管汉国输赢是输,上了战场必定会有杀戮,仅是军士之间的拼杀也就那样,一旦对临时征召上战场的黎庶造成大量伤亡,会对战后汉国的统治造成很大的麻烦。

远不止是因为流血而产生的仇恨值,还有汉国打赢之后攻占荀国的疆域,需要对中行吴不顾一切造成的一些列后续影响买单。

比如说,中行吴不计后果征召黎庶参战,生产停滞以至于许多家庭吃不上饭,一旦那些家庭变成汉国治下,难道吕武还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饿死?

比较现实的还有,没有实际上战场的黎庶,国战输赢其实跟他们的关系不大,遭到谁的统治都是那个样,换成汉国统治也许还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要是有家人死在跟汉军的交战中就会让感官上变得不一样了,才不会去管上了战场就是你死我活,只会记得自己的家人被杀这么一回事,进而对汉国产生怨恨。

崔杼问道:“大汉可需增兵?”

荀国要动员五十万人以上参战?且不提这样一支大军的质量,光是听数量就挺唬人的。

仅有两百六七十万人的荀国能动员五十万人参战,人口数量将近五百五六十万的汉国该动员多少人参战?

如果吕武发狠,不用再进行深度动员,只要将各处工程的人集中并武装起来,一支数量约在三十万的人马就能开拔前往战场。

这三十万人的质量绝对比荀国动员起来的“大军”在质量上更好,原因是三十万人中很多原先就是各国的士兵,汉国以军管模式约束他们劳动,早就存在组织度了。

吕武派汪涵去向中行吴邀请会猎,期间已经开始在动员,第一批为数三个“师”的军队集结到“长安”经过检阅,出函谷关前往“原”。

而“原”那边本来已经有一个“师”驻扎,再有“断道”调过去两个“师”的兵力,极短时间内就凑了一个“军”又一个“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