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古老的兵种(2 / 2)

很正确的针对方式,不过不但考验盾兵的胆量,盾牌也得足够结实,再来是持盾者的反应和身体够不够强壮了。

阵阵雄厚的牛角之声在吉塔拿多那边被吹响,随后就是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声。

汉人听不懂阿三的话,根本不清楚是在喊些什么玩意。其实哪怕是听得懂阿三的语言,听起来非常不整齐的呐喊也难以分辨是在喊什么。

“战鼓擂起来。”

汉国的军队,步兵肯定是会携带或大或小的战鼓,骑兵则是会携带号角,很快“咚咚咚”的战鼓声就被敲响。

李均会有那样的反应,是军队很讲究气势,甭管是闹出什么动静,不能让敌军制造出来的动静超过己方,要不然气势方面就会被比下去,造成己方士气出现动摇。

吉塔拿多的战车数量应该是在一千两百左右,随行的步兵数量约有五千,他们就是简单地将战车放在最前方,步兵没有组织什么阵型地站在后方。

从战旗来看,吉塔拿多那边不同款式乃至不同图案的战旗挺多,应该是每个刹帝利家族就有属于本家族的一面战旗?

其实不光是战旗,战车也能看出一些明显的区别,比如绘画上去的图案,一些车壁款式明显的特征。

不说军服,是吉塔拿多压根就没有统一的制服,不但是衣服款式不同,颜色也是五花八门。

李均利用望远镜观察一下东北部的方位,那里尘土飞扬,虽然被尘土遮挡看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却能猜出己方骑兵正在与敌军大战。他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上司,前往迎战的虽然只有两千骑兵,可那是羽林骑兵,哪怕是赢不了也不会吃大亏。

一阵稍微整齐的呐喊将李均的注意力重新拉回来,那是阵前的阿三们喊了一句什么口号,前排的战车也在驭手的挥动长鞭下马匹开始拉车向前。

车轮当然是木头做成,没有橡胶这一种产物的车轮,木头结构与路面摩擦,哪怕是地面平坦,可少不了会有一些石子之类,会使战车发生抖动,导致站在上面的人会随着车体的起伏一颤一颤,大一点的颠簸就会让他们需要伸手扶住车壁稳定身躯。

吉塔拿多的战车出动之后,位于汉军后面的归附军明显骚动了一下,李均对安排的监军有信心,再来是该做的已经做了,精力应该是放在指挥交战,只是回头看了一眼没有其它动作。

戴深已经带着本部在向前迈步,一阵“汉军威武”的战号被吼出,随后就是队列每向前一踏步就是齐齐地发出“喝”的一声。

阿三的“一里”跟汉国的“一里”距离并不一样,应该说大多数国家的长度单位的名称和长度都存在区别,不过对距离感的判断都是依靠眼睛。

整齐向前迈步的汉军,制造出来的踏步声一点都不比阿三缓缓加速的战车动静小。

汉军向前踏步一段距离之后,组成小队的塔盾兵脱离本部开始加速,他们是十一人为一个小队,小队与小队之间互相间隔五米以上。

在其后,整个军阵停了下来,长矛兵在军官的口令声中开始组织刺猬阵型,刹那间军阵前方变成尖刺之林。

弩兵也在军官的口令约束下组织箭阵,他们的动作非常快,完成站队立刻得到命令,按照军官的指示将弩机抬成多少度的斜角,又在口令声中扣动扳机完成发射。

其余兵种也有需要忙碌的地方,渐渐地整个军阵在出现变化,明显不过的就是整体阵型被拉散,左右两翼,包括军阵内部,非常多的士卒正在卖力地用铲子挖地。

后方,归附军是得到向左右两边移动的命令,他们只要不被驱赶去迎着战车冲锋还是非常听话,又得知需要在作战取得优势的时候从左右两翼完成对战场的合围,满心欢喜地执行命令。

战车的轮子在滚滚向前,战场之上满满都是车轮子与路面滚动或是摩擦时发出来的动静。

战场上发生了一幕,也不知道是偷工减料,又或是年久失修,还是太颠簸导致发生意外,有一辆战车在驰骋中突然脱落了一边的轮子,车体上的人在轮子脱落车底砸向路面的第一时间就被甩了出去,拉车的战马更是由于一股巨力拉扯直接载倒猛地砸向地面,它们的倒地是将车体拽着往前抛,又重重地砸到地上,发出一声巨响。

有了第一辆战车出事,很快就出现第二辆、第三辆,数量其实并不太多,就是没有车轴来控制大幅度转弯的战车只能小幅度转弯,战车更是不存在刹车器,后面的战车哪怕是看到前方出现事故想躲,一来是高速驰骋状态停不下来,二来是只能做出小幅度地转弯,躲避不及直接撞上去成了必然。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宗会淘汰战车这个兵种。”李均不是在幸灾乐祸:“战车的战法就是横冲直撞,极度讲究作战地形,再来就是方向的控制太僵硬了。”

说起来,诸夏的战车可不止是用马这一动物来拉动,用牛来拉动的战车数量更多。诸夏地盘是多山地形,真没有战车太多的发挥空间,哪怕是用牛这种速度不快的动物来拉,对地形依然是有严格的讲究。

汉军箭阵发射的箭矢落下,绝大多数当然是射空,一些命中的箭矢对车体上的阿三杀伤效果有好有坏,完全是取决于车体上的盾牌手反应及不及时,再来是落下的箭矢数量多少。

汉军射箭并不是针对车体上的阿三,是那些拉动战车的马匹,它们并没有被披上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