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7世纪海军和海军学术的发展(2 / 2)

水煮清王朝 古龙岗 3355 字 2019-09-23

除一、二、三级的战列舰外,其余划为巡洋舰一类。有些著作中把第四级称为快速帆船或护航舰,还有些更小的军舰的名称如双桅方帆战舰.双桅纵帆战舰,海岸炮舰等。不过,在许多地方,我们发现很难统一其名称.每个国家的标难不尽相同,名称也不尽一致。但总的来看战舰分为列舰和巡洋舰两大类,从各条舰上所载火炮的数量上,也可看出其级别和用途。

随着舰船、火炮的改进和海战的发展,海军战术也从古代中世纪时期的单横队或新月队形作战发展成单纵队战斗队形的线式战术。

早在1588年的英西海战中,英国已经不自觉地开始抛弃过去那种单横队作战的战术。在这场海战中,他们已开始远距离作战,避免接触,而且在1588年8月4日霍华德第一次把整个舰队分为4个支队,每个支队分别由4个人指挥。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个支队的战船都应跟随支队指挥人员的行动而行动.实际是开始向纵队战术方向发展。

海军线式是在英荷海战期间形成的。第一次英荷海战一开始,英国便将自己的舰队分为红、白、蓝三个支队。特别是于1653年4月8日颁布了海军发展史上的两个历史性文件。一个是“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简称“航行教范”)。“航行教范”责令舰长在航行和逆风时,不得随意枪占有利的顺风位置,而应保持队形并遵从上级指挥,一名舰长决不能抢风到中队长官的前面。“航行规范”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联络讯号,多种火炮信号、旗号,各种不同航行位置和夜航灯光,以便通知航向的变化,决定顶风停船下铺,召集会议等等。第二个文件是“战斗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战斗教范”共14条.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条:“一旦已进入全面进攻时,各中队应该立即尽可能地运用最有利的优势与邻近的敌人作战。各中队所有的舰只都应尽力和中队长官保持一线队列……。“战斗教范”还说明了保持一线队列的各种战斗行动。“战斗教范”第一次作出了线式战术的正式规定:各舰按准确位置随前舰之后,完成了从横列混战向线式战术的过渡。

陈英国外,当时其他国家的海军也先后采用线式战术,有材料证明,首先提出这一战术思想的可能是荷兰的海军统帅马顿-特朗普。在后来的第二、三次英荷海战中,双方都力图根据线式战术作战。到战争末期已广泛使用一路纵队,舰只成一路纵队进行炮战已成为海战的主要方法。最早从理论上阐述海军线式战术基本原理的是法国土伦海军学校教授保罗-斯特(1652—1700年)。他在1697年出版的《海军学术或海上舰队机动论文集》一书中分析了海上战斗冲突的各种情况,提出了以线式战术为基础的海上作战原则。

向线式战术过渡的原因是帆船上绝大部分火炮设置于侧舷位置,而在此以前火炮位于船首。现在只有采用单纵队的队形才符合火炮新的配置位置及在战斗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此外采用这一队形易于避开敌人纵火船的冲击,能更有效地集中指挥舰队作战。运用这一战术进行海上战斗的方法是:战舰对敌人占据上风位置,利用有利时机向敌人接近到炮击距离,然后在平行航向上进行机动,每艘军舰均按事先严格规定各自敌对阵中指定的舰只进行射击。如果敌人抛锚应战、攻击一方便接近其队形至射击距离。也抛锚停泊,一舰对一舰。这样一来,战斗就带有火炮决斗性质。

海军线式战术是风帆战列舰时代最初的典型战术,在其刚刚产生时实际上就存在应该逐一克服的缺点,如怎样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战斗.如何发挥各支队指挥官和舰长的积极主动精神等。随着海战的日益复杂,帆船及其武器装备的变化,海军线式战术的固有缺点就显得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从18世纪下半期开始,各国的优秀海军统帅和将领已渐弃线式战术的原则,至19世纪初终于奠定了机动战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