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 / 2)

由于他自视对人生有理想、对品质有追求,并不打算成为功名道路上的作茧</p>

自缚者,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一生常处于“困穷途而瑟缩”的境</p>

地,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p>

提供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诸多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p>

判上来。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儒林外史</p>

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在继承前人讽刺文学传统的</p>

基础上,使儒林外史达到中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高峰。鲁迅曾经评价</p>

道:“在清朝,讽刺小说有名而几乎是惟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p>

作者为了避免清朝“文字狱”的迫害,把书中的故事提供假托在明朝,实际</p>

上却在描写清朝。全书共30余万字,主要是使用讽刺的笔调,展现了一群在</p>

求取功名道路上的知识分子各种丑恶和可笑的现象,作者从描写这些文人的</p>

日常生活起笔,刻画了科举制度对他们人格与心灵造成的极大创痛,对该制</p>

度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p>

儒林外史问世以后,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扬。</p>

尤其是其婉转、诙谐的讽刺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鲁迅先生在中国小</p>

说史略中说:“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p>

又说:“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晚清的讽刺小</p>

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都受到了该书的极大影响,</p>

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影响力都要略逊一筹。目前,该书已被翻译成英、德、</p>

俄、越、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p>

纵观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但是作者密切围绕“指责时弊,</p>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这一中心主题,巧妙安排各种人物出场,首尾相接,</p>

环环相扣,使故事情节井然有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凡官师、儒者、名</p>

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p>

内容梗概</p>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作者肯定了他所认为对的,批判</p>

了他认为丑恶的现象。在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p>

者开宗明义,把终身不愿为官、最后退隐山中的王冕作为品质高洁的代表,</p>

对那些边读书并能以孝事亲的人士大加称赞,试图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体现</p>

“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的思想。</p>

儒林外史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生活中的若干丑恶</p>

事例的彻底批判上。第三回周道学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中,</p>

主人公范进中举之前,家里住的是草房,穷苦不堪。可是一朝中举之后,银</p>

子、房子、土地与奴仆都有了,本地的乡绅也纷纷前来探视、结交。通过范</p>

进中举前后的对比,把科举制度在当时的威力作了最具体、最直接的描写和</p>

揭露。同时,正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巨大影响,诱使那些出身低微的贫寒之士,</p>

无时不在作着像范进那样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上的支配者的“光荣与梦想”,</p>

所以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与潮流。</p>

对于科举制度的虚伪性,作者从各个角度予以深刻的揭发,最突出的表</p>

现在有关“优贡”的描写。“优贡”本来是科举制度中唯一强调要通过“优</p>

良的品行”才能获得应举资格的破例。在儒林外史中,被学政大人亲自</p>

“题了优贡入太学肄业”的,竟然是一个在赌场抽头,替人当枪手、造假文</p>

书用豆腐干作假印,并且忘恩负义、反复无耻的匡超人。作者把他同“优</p>

贡”联系起来,在形成巨大的讽刺意味之时,又从根基上鞭挞了科举制度的</p>

虚伪性和欺骗性。</p>

另外,作者还将与科举制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各式各样人物的众生相</p>

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荐亡斋和尚吃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中,汤县令</p>

为自己的仕途着想,对说情人回教老师父施以酷刑,“把五十斤牛肉都堆在</p>

枷上,脸和颈子箍物紧紧,只剩得两个眼睛”,以致“第三日,呜呼死了”,</p>

终于激起民愤,闹到按察院,汤知县仍然“大摇大摆地出堂发落”。</p>

书中还描写了一批为金钱和权势所颠倒的普通人士,他们满足于上层阶</p>

级的残汤剩水,精神堕落沉沦。在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中,</p>

严监生想趁他病妻没有断气之际,把一妾扶正,便使200两银子贿赂他的两</p>

个舅子,果然舅子们受到了银子之后主动替严监生说话:“有我两人做</p>

主”。这一方面刻画了严监生这位以悭吝而著名的地主狡猾的面目,另</p>

一方面也将两个贪婪无耻的秀才的面貌准确地勾捏出来。</p>

关于妇女地位的问题,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清新罕见的见解。在第四十八</p>

回徽州府烈妇殉夫,秦伯祠遗贤感旧中,王三姑娘在丈夫死后,深受封</p>

建礼教的影响,又被其父所惑,竟演出了一场绝食殉夫的悲剧。她的死,成</p>

为统治阶级大力宣扬的典范,在大祭之后的大宴上,人们竟将这种残酷的事</p>

件称之“为伦纪生色”,连死者的父亲也“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明显</p>

带有对士大夫的传统观念挑战的意味,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罪恶。</p>

精彩篇章推荐</p>

1.第三回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了举人之后,“笑了一声道:噫好</p>

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表明了科举</p>

制度对知识分子人性的摧残与腐蚀,使人愚昧堕落。</p>

2.第五回严监生在临死之前,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直到赵</p>

氏道出了他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火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之</p>

后,才“点了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将财主的吝啬相刻画得淋漓</p>

尽致。</p>

3.第三十二回臧蓼斋为了求杜少卿借钱行贿补廪,竟然“斟了一杯</p>

酒,高高捧着,作了一个揖,把酒递与杜少卿,便跪了下去”,旧</p>

式知识分子为了挤上科举的道路,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最后通过杜少卿之口</p>

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表达了作者对这帮文士的看法。</p>

4.第四十回当沈琼枝坐着花轿到达宋府时,在大厅里对众人说:“他</p>

既要娶我,怎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地抬了来,当做娶妾的一般</p>

光景,我且不问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p>

作者对于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身上表现出来的敢作敢为、追求平等的精神</p>

持积极的肯定态度。</p>

精彩语言辑录</p>

这些中举的老爷都是天上的“文曲星”都有万贯家私,一</p>

个个方面大耳。</p>

老爷将贴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论理,</p>

见过者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p>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p>

还把手从被单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p>

朝廷试过,就去做知县、推官,穿螺蛳结底的靴,坐堂,洒签,</p>

打人。</p>

鲁迅选集</p>

作者:鲁迅</p>

成书时间:20世纪1030年代</p>

类别:文集</p>

版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p>

书海领航</p>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本世纪中叶,庞大而衰老的封建体制正逐步走向</p>

死亡,新的历史机运已悲壮地降临在这风雨如晦、变乱频繁的舞台上,这是</p>

一个呼唤和产生巨人的时代。在历史记载下的一代英杰之中,将思想家、文</p>

学家与革命家融为一体,在文化战线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为独领风骚</p>

的一代大师,无</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