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1 / 2)

 变中,非变不</p>

可。【】所以高等智慧的人不但能知变而且能应变适应,去恶向善、避凶就吉。</p>

这就是王凤、虞世南以为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原因。系辞上传曰:“一</p>

阴一阳之谓道”。这是说,事物存在着两重性,对立面的双方相反相成是事</p>

物存在的本质,单纯的一方不构成事物的真实。古代圣哲用这一道理要求人</p>

们从阴阳两方面观察事物的性质,懂得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p>

则,也是人生的法则。天地之间,唯有变化才是永恒。</p>

所谓简易的原则是指求简求易,这是科学的办事方法和精神。易系</p>

辞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p>

功则可大,可文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孙中山先生创“知难行易”</p>

学说,即在勉国人不畏难,要力行实践,才能建设现代化国家。如何才能做</p>

到简易呢就生活而言,做到避免奢华浪费;在工作上应有计划步骤,讲求</p>

科学法,打破一切困难;在学习上,要了解事物的道理、构造。总之,化繁</p>

为简,心存易,则何难之有,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有志者事竟成。</p>

所谓不易是讲万事万物都在变的同时,遵循着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天</p>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经久不见经常不变之含义,而且要刚强、持久、</p>

彻底圆满。不易的道理除“健”义之外,还有“恒”的精神。易经“恒”</p>

卦彖辞曰:“恒,久也利真,久于真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绝也。”</p>

上述简易、变易、不易宇宙法则和恒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是易经的主要精神,</p>

亦为对人类的实际价值。因为人类之生存发展,必须交易创新,方足有进步;</p>

必须持恒,方足有成,而于创新奋斗之中,又必须讲究方法,力求简而易行。</p>

易之精神是将天理法则、道德真义、处事方法熔于一易之中。</p>

易经的外在形式占卜,这使它幸免于秦始皇的焚书灾祸。作为一种</p>

推测人事吉凶和命运的方术,它含有迷信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某种逻</p>

辑推衍和理智分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打破了迷信的领域,发展为一种哲学</p>

世界观,形成一套理论体系,成为中国的文化人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工具,</p>

易经之所以能突破其迷信成分的束缚,而为人们所推崇,是因为易经</p>

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了上古社会的哲理、伦理、政策、经济、管理、军</p>

事、法律、商旅、天文、医学、预测学、文化教育等多方学科和理论。所以</p>

易系辞说:“易之为书,广大悉备。”</p>

精彩篇章推荐</p>

1.乾卦阐释宇宙创始万物和大自然的法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一个</p>

潜藏、萌发、成长、茁壮全盛,然后由盛而衰,由盛而亏和返归原始的发展</p>

过程。人类的行为应当效法这一自然规律,在自强不息的时候,把握时机,</p>

善知进退。</p>

2.蛊卦阐述了整治**的原则和方法。面对乱世,才德之士不可坐</p>

以待之,而应及时奋起,有所作为,施展其抱负,但每一行动都应有周密的</p>

安排,先计而后行,作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p>

3.明类卦说明了正义受到挫折时如何韬光养晦的原则,每个有进取</p>

之心的有识之士不可不读这一节。</p>

4.天地之道易经是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所以能够将天地间的</p>

一切道理,圆满的包容在内,并且使其条理化,因而易系辞上曰:易与</p>

天地准,故能弥绝灭地之道。</p>

精彩语言辑录</p>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p>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p>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p>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p>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p>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p>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p>

老子</p>

作者:老子</p>

成书时间:春秋</p>

类别:中国哲学</p>

版本推荐: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版</p>

书海领航</p>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春秋时期老子著。</p>

老子与孔子同时代,但出生略早。他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p>

现在通行的老子共500余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p>

非常道”,下篇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此后人取上篇的“道”</p>

字和下篇的“德”字,将老子称为道德经。</p>

据史书所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他是楚国苦县今</p>

河南洛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略相当于今天的国家</p>

图书馆馆长。老子学识渊博,史记中讲孔子曾向他请教过有关礼的问题,</p>

这是史书中所载。另外还有一段关于关吏尹喜强留老子著书五千言的传说,</p>

鲁迅先生曾将其写为小说出关,收入故事新编。这五千言便是震烁</p>

古今的道家经典之作道德经。因这五千言,老子便成了道家的开山之祖,</p>

被列为中国古代圣人之一。他的地位崇高,大唐帝国的太宗李世民都自认是</p>

他的后代。</p>

老子作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被后来的庄子所发挥。同时法家、</p>

儒家等学派也吸收了老子中合理的成分,充实他们的学说。因此,这部</p>

著作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对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重</p>

大影响。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有着两幅面孔。“外儒家而内释老”这里的老</p>

即指受老子影响。白居易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本人就</p>

是一个典型。老子虽然主张远离社会纷争,消极无为,但老子一书的成</p>

就却是巨大的。他力图置身于春秋末期的社会大变动之外,较为冷静、清醒</p>

地观察思考时代矛盾,从哲学上作出总结。而不像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p>

正因这样,老子的哲学思想既含丰富的时代内容,又具有较高的思辨色彩。</p>

在哲学思维水平上,老子比孔子更胜一筹。其实在我们看来,老子离我们很</p>

远,仿佛是一位高不可攀的仙人,道德经中句句玄机,更渗透了无上的</p>

智慧。这也是老子成为几千年神秘文比热顶礼漠拜的祖师的原因。老子</p>

是一部深刻的哲理诗,包容着极大的智慧。它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p>

标志着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还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p>

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更为世人称道。在艺术上,全书旨意微深,而文辞简约</p>

优美,善于取譬设喻,且颇多民间谚语,时见用韵,在先秦哲理散文中独具</p>

一格。</p>

老子一书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秦汉之际才成为显学,又被</p>

称为“黄老之学”的经典。以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同老子相配,同尊</p>

为道家创始人。老子成为汉初统治者的必读书。汉初有位不识时务的儒</p>

生辕固生肆意贬低老子,触怒了当朝太后,竟命令他与野猪搏斗,辕固</p>

生险些丧命。这种以道压儒的状况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告</p>

结束。魏晋时,道家思想又再度活跃,形成魏晋玄学,同时促成道教的迅速</p>

发展。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这样一来,老</p>

子开始被神化,被奉为道教始祖,获得了“老君”、“太上老君”等称号,</p>

老子一书也成了道教经典。到唐代,因唐太宗李世民自认为是老子的后</p>

人,老子更是被捧上了天。他不仅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一书</p>

也被钦定为上经。宋代,统治者也尊崇道教和老子,甚至禁止人们以“耳”、</p>

“聃”命名,以避李耳、老聃之讳。有人曾因犯禁而被杀头,历代统治者和</p>

民间部分群众都奉老子一书为经典。这种影响至今仍存。老子一书</p>

不仅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均发生过重大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