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皇家农场(1 / 2)

大宋好时光 尹三问 0 字 2023-01-08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杨浩并未发觉,也没有在意聚焦在自己身上的诸多目光。

待龙舟一靠岸,便由内侍引着下船,尔后经过仙桥返回,去寻了婶娘和妹妹,带上大黄狗径直回家。

今日面圣,成果斐然。

出身名头可能要日后,在合适的契机才能公之于众,但生意可以立即着手了。

时不我待,有皇帝的首肯与支持,许多事情便可再无顾忌。

杨记食肆的连锁店正在有条不紊地增加,此乃小头,并不着急。

当务之急是各种作坊,制糖、酿酒、各种日用品的研发、生产都该提上议事日程。

建作坊首先便是选厂址,果子张来探望杨浩之时,提出就建在枣木巷中。

反正巷中人家都已搬离,余下的空地房舍不少,可以随意改造。

上土桥一带也算是自家地盘,一切熟悉,行事方便。

至于地契,弥勒教叛贼经手之后,汝南王府八小王爷哪里还敢要这烫手山芋?扔到开封府,就再也不能过问。

以杨浩如今的身份,只要提出买地,花不了多少钱,开封府就会欣然将地契房舍过户到名下。

不过杨浩否决了,枣木巷是熟悉,却并非好地方。

此地固然方便招工,临近码头,便于运输,但过于混乱。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有一定保密需求的作坊建在此处并不合适。

何况此间地势低洼,万一下起暴雨,洪水内涝,该当如何是好?

再者……

上次强拆之事,杨浩心里始终有个疑影。

当真是赵宗邈看中这块地?没道理啊!

再联想到先前闾家人、牙行三翻四次登门重金求购,杨浩总觉得里面有古怪。

后来还是杨怀玉无意间提到一嘴,似与弥勒教有关。

杨浩难免吃惊,但回过头来则是满心疑惑与不安。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也不知弥勒教究竟看中枣木巷什么了?

总之,和弥勒教沾染上关系,就不是什么好风水,至关重要的产业绝不能放置在此处。

所以这选址问题无疑是个麻烦,杨浩的意思是委托徐六斤帮着打听,物色地方。

结果尚未去牙行,有人登门拜访。

原来的房主闾岩带着侄子闾M一起登门,负荆请罪。

为了从太康县的牢狱出来,加之遭到胁迫之故,闾家叔侄说谎诬陷杨浩,为此被开封府捉了去好一番审理。

甚至皇城司都介入调查,确认他们与弥勒教乱贼无关之后,才将他们从狱中放出。

叔侄俩悔不当初,深觉对不起杨浩,故而登门负荆请罪,恳求原谅。

有皇城司和开封府调查确认,二人背景肯定干净,态度又这般诚恳,杨浩也不多计较,表示谅解。

闾家叔侄如释重负,连称往后用得上的地方尽管吩咐,定会竭力效劳云云。

如此态度,除了致歉之外,也与杨家的地位有关。

捧日军在院外站岗护卫,这份待遇可不是寻常人能有了。

再一打听杨浩这大半年来的作为与生意,闾家叔侄先是不敢得罪,唯恐报复。

得到杨浩谅解之后,随即生出了攀附之意。

闾家在东京定居已经好几代,闾岩沿着运河前往应天府,甚至是江南的扬州、江宁府做生意也有二十多年。

对东京城里的一些门道,以及生意经营方面颇有经验,倒也不失为一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