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修真之法(2 / 2)

明心者,明白、知晓、掌握心的含义也。正如南宗祖师张伯端《青华秘文?心为君论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留后段事矣,故为之传”。

心藏神,就是指识神和元神。识神也就是后天获得的思维,也称欲神、欲念、识心、主观意识等等。元神是指先天获得的本来面目,它的初级态称为元性,元神实质上是元性、元气、元精三种高级物质的聚合体。未修炼之人只能称之为元性,修炼之士尽管功力深浅不同,但元精、元气、已经开始与元性聚合,较常人的元性阳性成份增多,可以称为元神。

v2w见性

何谓见性?祖师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旁蛩嫣斓囟芑芬樱挥性裨冢次藜玻焐兀杂纱艘印!彼叫裕褪侵刚嫘裕褪窃瘢褪潜纠疵婺俊H艏瘢匦胂燃怨猓斯饽苏嫘灾猓羌嫘栽竦幕∥镏省T衲耸窃⒃拧⒃缘木酆希怨饽司拧⑸竦纳月叮薰庠蚰衙僬嫘栽瘛

2p性光

性光,有采观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炼。采观法,就是外采入内,见则观之。光之不足送入太虚,聚取宇宙之灵能。亦为回光内照凝炼五行,洗魂炼魄以培元神。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为无上之宝。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牛窕鹁褪侵感怨猓馔猎蛭泄兀簿褪瞧曷趾竺嫘槲抟谎āP蘖都匆跃疚镏屎突。砸馔廖澹陨窕鹞谩;毓庹沼诘ぬ锲ǎ蛭逍性艽兀嗡刂辏乃刂瘢嗡刂牵鏊刂荆⑺刂猓谡嬉庑怨獾耐骋缓帕钕拢垡煌糯锏搅痘辍⒅破恰⒍鲜丁⑷竦牧豆πвΑA毒∫踝乙苑荡壳侨辍⑾踔破窃蛟裱羝渥悖壮銮弦印T裰銮希馊跽吣岩宰约湟踔刂柿坎淮恐剩庾愣咴蚶置鳎赡诠鄣皆裨谔迥诘男纬伞⒊沙ぁ⒊銮系热獭1匦胱⒁獾氖窃癫⒎鞘ビぃ嗖皇墙鹕恚豢苫煳惶浮

四p道的体性特征

道的体性特征是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十种特点。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它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水,是无意的流露。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

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正如《清静经》所云:“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须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积善为德,以德入道。这个多助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有空间信息界的帮助,也有物质世界人、事物的帮助。要取得三界所有的帮助,就必须广结善缘,广种佛田,对人如此,对动物、植物、事物亦应如此。你才能为自己修真制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古代亦称之为修“外功”。

修德

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则,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别是修性、明心见性的重要技术方法。古人用修真一词而不用“炼真”之语,其玄奥也在于斯。修德之**,非此不能入室,非此不能进门。从前将此称之为外功。经云:“太上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此乃修真至言,非虚说也。修习内功虽然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寿,以安享天年,但不能感格空间的上、中、下三界的各层次信息,获得无形帮助有形的效应。只有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内炼金丹,外积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动鬼神,内外齐修,双功并进,直趋修真之门庭,继而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业。

总而概之,修真者,皆要谨记修真参道四大要诀:修神,修气,修性,修体。(未完待续。。)<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