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五百勇士开首战,两尊战神可撼山(2 / 2)

李元吉动了杀心。</p>

但他再一次体会到技不如人的痛苦,事情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李元吉连续三次执槊跃马,竟然每一次都被尉迟手到擒来。</p>

这让李元吉吃了一个哑巴亏,从此,他自以为豪的马槊之术,名倾天下的马槊之名,成为他的难言之隐。</p>

但作为李渊的三皇子,他却必须在失败之后,故作大度地赞扬尉迟敬德的神首其技。</p>

这当然已成为传说。</p>

但尉迟敬德,确实也是李世民的倚仗之一。</p>

他们区区几人,竟然一直骑行到离窦建德的大军营帐三里之地。</p>

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有意让窦建德巡营的游骑兵发现,李世民唯恐他们不来追击自己,大声扬言说:“我秦王也。”</p>

这下真的炸了锅。</p>

四骑人马,大摇大摆地逼近自己军营,视自己如无物,如此嚣张,是可忍孰不可忍。</p>

不应战,是绝不可能的,但如果太多人群殴,一样也有失山东豪杰的威名和荣誉。</p>

但老成持重的窦建德,依然派出五六千人去追击李世民。</p>

千载之下,可以想象当年李世民马鸣风啸啸,单人独骑立于窦建德大军之前的雄姿。</p>

秦王李世民,真乃神人也。</p>

毫无疑问,窦建德的军队的思想,受到巨大的冲击,但他们的震撼才刚开始。</p>

因为,这支五六千人的军队竟然没有留下李世民,并且还被俘了二员大将,损失三百精骑。</p>

这一战,显然是输人又输士气,大仗还未正式开打,窦建德军中就弥漫了一种不妙的氛围。</p>

李世民却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p>

他并不惧怕这种追击的游戏,在洛阳之战中,他已经多次在死神边缘游走,炼就了他浑身铁但,况且,他也并不是盲目自信,他手上有一张王牌。</p>

那就是尉迟敬德。</p>

他曾经当众对尉迟敬德心悦诚服地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p>

他还说过一句话,“贼见我而还,上策也。”</p>

李世民这样大言不惭,一方面是为了振奋军心士气,另一方面,确实也是以当世第一神箭手自许。</p>

他的这种自信心爆棚的行为,在这次追击战中完美地展示出来。</p>

当随行的人看到窦建德大军来追击时,无不吓得面无人色,但李世民气定神闲地说:“汝第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p>

他们按辔徐行,有意等到追兵相近之时,便加身引弓射击,追击之从,无不应弦而倒。</p>

慑于李世民神箭之威,追兵只能稍稍退却,但一退再进,又被射杀一人,进退之间,已是数个回合。</p>

事实上,追兵们更多的是被尉迟敬德的强悍所灭杀掉。</p>

第一轮下来,窦建德的追兵,有几人葬送于李世民的箭下,但有十几具尸体,却是拜拜尉迟所为。</p>

对手的点子太硬了,这种明摆着送死的行为,再一次让追兵们失去继续的勇气。</p>

但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他看到追兵们没有跟随上来,竟然折转马头,又回去挑逗追兵。</p>

二军相遇,这是一种莫大的侮辱。</p>

李世民的挑衅达到了效果,窦建德的追兵终于放马来追。</p>

这正好落入了李世民的圈套,他们一路打打停停,随着沿途的唐军越来越多,窦建德的追兵终于意识到,再继续下去,他们有全军覆没的风险。</p>

风紧,扯呼。</p>

李世民大获全胜,他基本上以零伤亡的代价,换来了窦建德三百战士的性命,还要搭上二个大将,做了他的俘虏。</p>

李世民杀人诛心。</p>

他手上有了本钱,于是,他写了一封信,数落窦建德说:“赵魏之地,久为我有,为足下所侵夺。但以淮安(李神通)见礼,(同安长)公主得归,故相与坦怀释怨。世充与足下修好,已尝反覆,今亡在朝夕,更饰辞相诱,足下乃以三军之众,仰哺他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良非上策。”</p>

然后,在信的末尾,他给窦建德指出了一条明路,“故抑止锋锐,冀闻择善;若不获命,恐虽悔难追。”</p>

但窦建德倾巢而来,当然不是区区一封信和一场小小的遭遇战,能说服或吓倒。</p>

要想有说话的权力,那就要看谁的拳头更硬。</p>

战场之上,胜者为王。</p>

窦建德想要正面决战,但李世民不给他这个机会,一是他手上并没有足够的军队,去正面拼杀,而最主要的是,这不符合李世民一贯的战法。</p>

他早看出了窦建德的弱点,那就是他比他以前的对手,更不经拖。</p>

这是可以理解的,窦建德远道而来,并不是在自己的主场作战,这就引发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他的粮道太长,更容易出现问题。</p>

于是,李世民再一次坚守虎牢,偶尔出下小分队,活动一下筋骨,但这只不过是开胃小菜而已,于战局并无任何决定性的影响。</p>

窦建德终于拖不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