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研究员与作家(1 / 2)

 翌日清晨。</p>

李暮雨简单吃过早饭,便乘车前往首都西郊。</p>

西郊山里有片别墅区,陈武清的家就在那里。</p>

驱车往西再开二十分钟,即是远近闻名的研究院。</p>

研究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几乎与共和国同步诞生。</p>

纵观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到处都能看见它的身影。</p>

烈阳共和国独占烈阳洲,乃是当今世上第一大国,亦是当今第一强国。可烈阳人们从未忘记,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也曾经历过风雨飘摇的岁月。时逢存亡之秋,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其中便有学界领袖艾寅坦先生。放弃南陆洲优越的科研条件,艾寅坦毅然决然地回归祖国,联合爱国科学家们创立研究院,誓与初生的共和国同生死共存亡。</p>

战争时期,研究院以国家为依托,主要从事军备研发工作。借助卓群的科研水平,共和国的军队装备精良,始终遥遥领先于海外诸国,为赢得自卫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基于对国家的巨大贡献,研究院获得了无尽殊荣,诸多骨干成员被授予“烈阳贤者”的称号,院长艾寅坦更被誉为国士无双。可由于常年的超负荷工作,艾寅坦早已身患重疾,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p>

作为一名科学家,艾寅坦拥有美好的愿望,即让研究院成为自由、独立、能为国家乃至全人类造福的机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研究院为保国泰民安,始终与国家牢牢绑在一起。当战争彻底结束以后,时任国家元首则受邀来访,与病榻上的艾寅坦秉烛长谈了整夜。</p>

那次长谈之后,研究院便开始转型,研究员不再兼任政府公职。作为共和国的基石,研究院依旧参与军备研发,也逐渐开始涉足民用领域。通过出售民用专利技术,研究院逐渐有了造血系统,继而拥有了经济独立能力,如此才得以与政府完全脱钩。</p>

历经百余年的时间,昔日小小研究机构,已经成为超然的存在。在共和国的领土范围内,研究院享有极大的自主权,甚至坐拥独立的武装力量,即人们耳熟能详的“科研保卫队”。至于院里的研究员,则无外乎是人中龙凤,而陈武清便是其中的青年翘楚。</p>

“叮咚!叮咚!”</p>

门铃响起,陈武清推门而出,对李暮雨露出笑脸。</p>

研究员穿着立领衬衫,模样看上去文质彬彬。</p>

金边眼镜架在鼻梁上,将那对眼睛映衬得智慧深邃。</p>

“哥,今儿有啥好玩儿的?!”李暮雨单刀直入。</p>

“你看了就知道了!”陈武清卖了个关子,带李暮雨走向屋后。</p>

别墅的后院里,智能割草机呼啸飞奔,欢快地收割着冒头的青草,而当来到陈武清的面前时,则十分乖巧地闪身避让。行至巨大遮阳伞下,研究员拎起一条护臂,极为随性地抛给李暮雨。</p>

“看着就像打架用的玩意儿!”李暮雨接住护臂,只觉触感柔软坚韧,应由特殊纤维织就,指尖和拳面处则配以防护材料。</p>

“照着它来一拳。”陈武清帮李暮雨束紧系带,按下护臂内侧的按钮,指指旁边的一块木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