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国设计师们心目中理想的冲锋枪是这样的:能够携带大容量弹鼓,拥有高射速,可持续全自动射击,对保养和维修的需求较低。
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当然是……水冷冲锋枪。
如果冶金工艺跟得上,公国枪械设计师们当然会搞出ppd或ppsh那样的玩意儿,但既然做不到,那就必须用一些实际的手法来解决困难,通过在某些领域的取舍来满足性能需求。
水冷式机枪是如此,水冷式冲锋枪同样如此。
说穿了,采用水冷的枪械大部分是在金属制造工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产生的特定产物,在枪械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个瞬间。
枪械对金属冶炼的要求却是极其严格的。性能不达标的枪管在短时间内射击大量子弹后,会因为自身的高热降低机械强度,甚至发生变形。为了延长射击时间和精度,枪械设计者们在枪管的外围做了一个大水桶这就是水冷机枪。
另一个世界的枪械发展史中,由于这种枪械很笨重,加之后期金属工艺的提高,水冷机枪被迅速的淘汰掉。到后来只有一些高射速的舰载机关炮还在使用水冷结构了。
话题回到公国的水冷冲锋枪上来。公国的设计师当然清楚水冷结构的利弊,但他们更看重枪械是否能满足战场需求。或许水冷结构带来的死重增加,对人类或精灵或许是无法接受的弊病,但公国士兵可不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尖耳朵或直立猿猴,百八十斤的份量对力大如熊的公国士兵根本小菜一碟。此外额外增加的份量还使得这款重型冲锋枪在子弹打完后多了一项肉搏的功能,在无法施展开的堑壕里,这种“战锤”比上了刺刀的步枪更好用,抡圆了砸下去,不管是头盖骨还是肩胛骨,保证碎成渣渣。公**那些个农民出身的大兵普遍不喜欢匕首和刺刀,抡锤子用斧头才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比起需要专门训练的短兵刃,这种傻大黑粗的家伙更容易上手。
除了肉搏功能,该型冲锋枪本身的性能也不差,该枪发射7.62*25手枪弹,理论上大约每分钟可以发射550-650发子弹。可以使用标准的30发弹夹,如果使用的是弹鼓,那弹容量可以达到惊人的160发,火力持续性增强到了几乎媲美轻机枪的程度。只要做好日常保养工作,水冷套筒里还有水,一口气扫光一个弹鼓也不会出现故障。
载着一车全副武装的大兵,闪电卡车蹦蹦跳跳的驶向一个检查哨,一名穿着灰色冬大衣的边防军上士似乎是发现了这辆卡车,急忙摇晃着手里的红色交通指挥牌,指挥卡车靠边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