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彰德(1 / 2)

 第62章彰德

平汉铁路行至河南省境内的第一个大站是个非同寻常之处

三千多年前,商朝的一代名君盘庚将都城从曲阜迁到此地,从此开创了商朝蓬勃发达的时代传到了纣王手里,由于残忍无道,招致天怨人怒,终于引起了周武王的革命,纣王于鹿台,八百年的商朝灭亡了,二百余年的繁华都城也随之烟消云散

天旋地转,岁月流逝,它慢慢地变成了一座废墟后来,又因为此地乃晋冀鲁豫四省交汇要冲,为车马必经之孔道,兵家必争之重地,渐渐地又人烟稠密,商贾辐辏,形成了一座热闹的城池它便是今日的豫北重镇彰德府

彰德位于河南最北部,属太行山的东麓,山岭交错,土地断层,大部分山脉形成千米以上的单面山,山前便是低洼丘陵,并形成大小不等的盆地

而在府城的北门外有一条小小的河流,由西向东静静地流淌老百姓叫它洹水洹水上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大木桥,名叫圭塘桥踏过圭塘桥,是一个有着百来户人家的村落,几百年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老名字,叫做洹上村洹上村里有一处占地二百多亩的前明藩王府,虽荒芜多年,但架子还在

早在袁世凯小站练兵之时,袁克定便奉父命将它买了下来,大兴土木,整整修建了半年,把废王府改造一修的袁府之中辟有菜园、果园、瓜园,还饲养着一大群猪羊鸡鹅林木之间有九个院落,每个院落都自立门户,均有一条鹅卵石小道通向府内的大花园花园里堆着假山,建有楼台亭阁,还有一个十亩大的池塘池塘里种着荷莲,喂着鱼鳖塘边柳树旁还常年系着几条小渔船

原本,按照袁世凯的想法,若是有朝一日,在南京难保自身的时候,他就会请辞,在洹上村的袁世凯“安养天年”,可未曾想,先是内政大臣,再到朝鲜总督,最后又至少帝国总理大臣,袁世凯可谓的圣眷颇深,以至这洹长村袁府,他却是没怎么回来过

直到前年秋天,袁世凯带着庞大的内眷队伍,才第一次来到“袁府”他特别喜欢这个大花园,亲自命名为养寿园随后又在内宅辑住的四合院,另有一道墙围着,里边修了一座花冈,取名“养奇闻”冈里,叠石为山,花木辉映,并且把洹水引进来,辟了片池塘,种植荷菱,养鱼养虾,俨然成为一片世外桃园

事实上,彰德府恒上村并不是袁世凯祖籍,袁世凯往往被人称为“袁项城”,他的老家位于河南东南部的项城,不过他却不选项城治家,这倒是牵扯到袁家的一段往事

袁世凯做山东巡抚时,他的母亲刘氏病逝于天津灵柩运回项城后,袁世凯的同父异母兄弟袁世效以嫡子身份主持家务他认为刘氏不是正房,坚决不准从正门出殡,灵柩也不能埋入祖坟正穴和袁保中合葬尽管袁世凯为朝廷命官,颇有权势,但囿于伦理纲常,他不能硬来,只能和哥哥争执做哥哥的工作,袁甚至下跪哀求,也没有得到袁世效的许可,这让袁世凯悲愤异常

无奈之下的袁世凯只得另购坟地,才算将母亲安葬入土,但也因此和兄长袁世效翻了脸盛怒之下的袁世凯与哥哥从此绝交,并再也没有回到项城老家,并把彰德作为自己的故里

在袁世凯小时候,就知道彰德有个洹上村,相传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诽谤,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到洹上村迎他复任,而且这里还是袁世凯的远祖——汉朝大将军袁绍发祥之地,所以袁世凯会选择这里作为故里,到也属正常

只不过对于袁世凯来说,虽将彰德洹上视为故里,但是这些年,他却很少回到洹上村的袁府,每年也就是偶尔来此住上半月,不过在辞去总理大臣之职后,出任贵族院院长的袁世凯,却出人意料的回到到了住进洹上村时

对于袁世凯来说,虽说人还未到六十,但是人却显然已经苍老了许多,本来就粗短的身材显得又短了一截;眼神也疲惫了,眉鬓间的皱纹一夜之间便多深了令人惊疑地是,虽说现在他依然贵为贵族院院长,享伯爵的尊荣,但是现在他却真的不问政事了s8飞每天,他除了与人下棋,便是走到池塘边去垂钓,仿佛他真的要过起然生活了

从34年前22岁的袁世凯到山东投奔淮军起,整整34年的官场岁月,历经两国,享尊荣而不退,他早已成了职业的官场人物了,他从来不曾想过会归田为民,觉得他会在官场上一阶一阶地往上爬,爬到最高最高的地方最高的地方在哪里,是什么境界?他头脑中并不太明白,甚至他也不曾为自己的这个“最高”画一个什么样的蓝图,作为奋斗的顶峰他只想着爬,一阶一阶地爬每爬一阶,他就心情舒畅,就脸上有笑;爬得越快,台阶迈得越高,他越感到高兴

可以说,在做到总理大臣之位的时候,袁世凯明白,自己已经爬到了人生的顶点,再朝上,已经无路可爬了,后来替陛下挡过,辞去总理大臣之职后,虽说陛下出于安慰,给了他一个贵族院院长的职位,可是袁世凯却突然发现自己累了,在官场经营了三十四年,任谁都会觉得的有些疲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世凯才想起袁家的一段旧事,袁家的男丁从来就没有活过六十的,这是咒也好,命也罢,这段旧事,反倒让袁世凯的心乱的同时,心中忽的一静,不出几日,便带着家眷,离开南京郊外的宅院,住进了洹上村,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想在“老家”逸养天年,

洹上,果然是一片世外桃园之地

袁世凯决心做一个戴笠披蓑的渔翁

春节刚过,这洹上依然是一片封冰的日子,袁世凯从养寿园的荷塘散步回到房,大约是受着残荷败叶的伤感,心绪竞有些悲切

“映日的荷塘,云天都半边红了,眨眼间,竟到了一片萧疏的时刻草木的生命何其短!”

惜草怜木,突然又想起人生来,人生何尝不苦短!

想着自己已经五十六岁,还有四年就在过袁家的那个坎儿,他整个人呆呆地坐了片刻,觉得神志乎静了,他暗暗地又在笑

“我怎么会多愁善感起来了?这是女人气质不,不必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打了春,荷塘不是还会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吗!”

扬了扬眉,袁世凯的心中突然焕发起涛兴

他想写诗

写什么呢?他毕竟是疏于此道的漫长的官场岁月,频繁的争争斗斗,虽然都有“诗情画意”,但那是文人的所为,而他袁世凯却不“附庸”就连八股文章,他都有点深恶痛绝在前朝那会,他在直隶总督任上时,便曾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会衔奏清朝廷,停止科举制度

而今,武无处用了文章被提了上来最近他常常读些,便是例汪今天又想写诗他拿出文房四宝,皱眉沉思有时,终于从他的几张垂钓照片联想起刚刚萌起的一个“愁”字,从愁字想开来,诗思倒是开阔了,竟然一挥即出:

身世萧然百不愁,烟蓑雨笠一渔舟

约丝终日牵红蓼,好友同盟只白鸥

投饵我非关得失,吞钩鱼却有恩仇

回头多少中原事,老子掀须一笑休

诗写好了,再细自赏一番,到也觉得满意尤其是尾句,仿佛是神来之笔,他竟然高兴得笑了起来随之,又提笔冠了一个题:自题渔舟写真题定了,犹觉诗兴未了,索兴便再续其二: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后一首写好了,他没有再笑他总得写好了这首诗心里挺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却又说不明白他放下笔,背过身去,缓缓地踱着步子

到底是什么地方不舒服,怕还是那诗间词间透出的意思让他极不舒服,虽说来这是抱着“逸养天年”的心思,可是对于袁世凯来说,追逐了一辈子的事情,又岂能轻易放手

“哎……”

一声长叹后,袁世凯的皱着眉头,又不时摇头叹息,似乎是感叹着自己的心态多变

就在这时,一个仆人进来,轻轻地对着袁世凯的耳朵说:

“有远客来访”

随即将手里的名刺递过去接过名刺,袁世凯瞟了一眼,先是一愣,随后才立即起身,朝养寿园外走去

“皙子,什么风把你这下院副院长吹到彰德来了?”

杨度刚踏上会客室的阶梯,袁世凯便从侧面豆荚棚里穿出来,大声向他打招呼下院不同于贵族院,贵族院一年不过只开几次会,可下院现在却是事物繁多,他杨度那都是迷了心窍的人,若是没什么事,又岂会来拜访自己

“袁相”

杨度仍用先前惯常的称谓笑着说,

“从南京来彰德,当然是这江南的春风吹来的哟”

“我看不是春风,怕是北风吹来的”

袁世凯已走到杨度的身边,伸出一只大巴掌来拍打着他的肩膀

杨度一愣,很快便回过神来说:

“您知道我是为日军扩军,兵于蒙古训练的事来的?”

“皙子啊,你也不来彰德看看我,这报上刚说一万日本兵,经大沽口上岸,你就来了不为它,还能为别的事吗?”

“当真是精明过人”

杨度心里说着,嘴上嘿嘿地笑了两声

“先不说这个,请屋子里坐”

袁世凯把杨度让进会客室,仆人跟着端了一碟瓜果进来袁世凯拿起一块递给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