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一节(2 / 2)

大隋风云 猛子 0 字 2021-07-24

“去死吧……”断箭虎吼一声,把手中戍卒凌空砸向了举矛冲来的大胡子。大胡子猝不及防,脱手丢掉长矛,张开双臂接住那名戍卒。两人撞到一起,齐齐栽倒于地。</p>

“杀……”断箭雷霆一刀砍翻身前戍卒,人借刀势腾空而起。空中急坠的长矛被其一手抓住。矛尖触地,断箭借助矛杆反弹之力,矫健的身躯在空中连跨两步,稳稳落到大胡子身边。大胡子眼明手快,举起手弩就射。断箭的腿象风一般快速,狠狠踢断了大胡子的手臂。弩箭歪出,直飞马群。断箭顺势一脚剁下。大胡子高声惨嗥,一口鲜血喷射而出。长矛厉啸而至,笔直地插进了大胡子血糊糊的嘴里。</p>

两匹战马连声痛嘶,轰然倒下。十几个戍卒倒在地上惨声哭叫。还有十几个戍卒拿着武器围在四周,肝胆俱裂,噤若寒蝉。</p>

=</p>

“幢主……”</p>

突然,一声凄厉的哭喊冲进了断箭的耳中。断箭霍然惊醒,长矛在瞬间顿住。我还有兄弟,我还有兄弟……断箭猛然回头,杀气腾腾的目光穿透长发,像大漠上的饿狼一般死死盯住了独孤风。</p>

六个流犯一字跪在地上,独孤风和几个戍卒站在他们的身后,战刀就架在六个人的脖子上。</p>

独孤风咬牙切齿,从牙缝里冷冰冰地蹦出两个字,“跪下……”</p>

战刀无力垂下。</p>

断箭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一腔怨气冲天而起,禁不住纵声悲啸。</p>

长矛倒转,血淋淋的矛尖直插咽喉。</p>

=</p>

=</p>

以下不计字数。</p>

=</p>

注释:</p>

韦孝宽,名叔裕,字孝宽。少以字行,故称韦孝宽。</p>

定阳,今山西吉县。</p>

郧州,今山西稷山附近。</p>

龙门,今山西河津。</p>

宜阳,今河南宜阳以西,距离洛阳一百多里。</p>

幢:(chuáng)本义是指古代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是指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百人为幢。</p>

=</p>

北周的军队编制:</p>

北朝军队基层编制的最高一级是军。军设军主、军副各一人,统率全军。</p>

西魏北周府兵制下的仪同将军所统一军亦为千人。大体说来,北朝时期一军的兵力为千人左右。军以下的编制是幢,幢设幢主、幢副各一人,统领全幢。幢以下有队的编制,队有队主、队副,统带全队。队以下是什、伍等传统基层建制。</p>

以上幢、队所述主要为北魏军队编制,但东魏北齐大体同于北魏,西魏北周早期军制与北魏略同,后期虽建有府兵,其军队基本编制与北魏大致相同。</p>

西魏北周军队的主体是府兵,但府兵不是当时唯一的军队。府兵之外,还有另成系统的宫廷宿卫军、镇戍兵、州郡兵等军队。大体说来,府兵和宫廷宿卫军是西魏北周的中军,州郡兵和镇戍兵是其外军。</p>

镇戍兵中,则主要有镇将、城主、防主、戍主、烽帅等不同级别的将领。</p>

=</p>

北周的九命制度:</p>

一、北周依《周礼》置六官(天、地、春、夏、秋、冬),于西魏恭帝三年(556)正月,作九命之典,改九品为九命,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九品原各有正从,北周制度于每命前加正命,如正九命、九命、正一命、一命。</p>

二、北周此制来源于《周礼》。</p>

周官爵分九等,称“九命”。任官的仪制各异称“九仪”或“九仪之命”。《周礼&#86;春官&#86;典命》谓:上公九命为伯,侯、伯七命,子、男五命(以上为诸侯);王之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出封都加一命(以上为周王的臣);公之孤四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大夫二命,士一命;子、男之卿二命,大夫一命,士不命。《礼记&#86;王制》谓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二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诸侯无中大夫,卿即上大夫)均一命,与《周礼》稍有出入。</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