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一努嘴,案板上的肉一堆一堆的分开,上面分别都放了硬纸板,硬纸板上写了价格。
五花肉:“一块五。”
猪大肠:“五毛”
“五毛?”姚远有点不敢相信。
讪讪的指着一堆猪大肠,小心翼翼的问着买肉的大妈:“这个大肠是五毛钱一斤吗?”
“怎么看不懂啊?那不写着呢嘛,五毛一斤!”大妈不耐烦的嘟囔着:“那么大个人了,不识字啊?”
姚远陪着笑:“识字,识字!就是眼神不好。”
再看看旁边的一堆猪肺,上面写着三毛五一斤,怎么觉得这么便宜啊,比鸡蛋都便宜。
不过也是啊,鸡蛋多有营养,能吃的起鸡蛋,谁还买这些个猪下水啊,费油费火的还不好做。看来这时人们的消费观念跟后世真的是不一样,姚远觉得自己捡到宝了。
伸手进兜里,捏一捏自己剩下那几张纸币,感谢昨晚上骑车撞自己的那位漂亮姑娘。人家可是厚道人,给自己刮破了点油皮,可是花了五斤多的五花肉的价钱赔偿了啊。
“那什么,大姐,您给我来上两斤肠子,再来两斤肺头,五花肉也来上个一斤。”姚远站在柜台前犹豫了一会儿就开了口。
买了一大堆猪下水的姚远,还不知足,又在卖调料的柜台前挑挑拣拣的选了点黄酱、八角、香叶、小茴香之类的香料。
小胖家里有些五香料,今天早上姚远已经用了一些,不过他的那些香料不知道已经放了多长时间,为了保险起见,姚远又买了一些新的。
最后又从商店里买了五斤豆腐,姚远才心满意足的转身往家,不对是小胖家走去。
京城有个著名的小吃,叫做卤煮火烧,据说是从宫里面传出来的苏造肉演化过来。用的都是猪大肠、猪肺头、五花肉还有些炸豆腐,跟烙出的死面火烧煮在一起,吃的时候配上些酱豆腐、韭菜花或者是蒜末香菜,肉香浓郁、很是霸道解馋。
姚远在发现这个年代的猪下水这么便宜,一下子就忍不住了,想自己做来试试看。
本来卤煮火烧的前身苏造肉,用的都是上好的五花肉做成的,并不是个大众吃食。
后来到了民国期间,为了大众都能吃得起,有人把它改用了便宜的猪下水,摆个摊子在戏院、茶园门口叫卖,一下子受到大众的欢迎。
霸道的肉香味、不贵的价格不单吸引了那些个卖力气挣钱的苦哈哈,就连戏院的老板、茶园的说书先生,还有看戏的观众都一下子被喜欢上了这一口。
就这样,这个小吃渐渐算是流传开了。
好吃、能过肉瘾、还有汤汤水水能暖身、不光能解饱、还能扛时候。这样的吃食拿到夜市上去卖,姚远不信它能卖不火。
可能是做卤煮火烧要点技术吧,姚远昨晚在夜市上发现根本就没人卖这个玩意。发现了这个商机的姚远一下子就变得信心满满。
你一碗馄饨八毛钱,就算是多半的利润,每一碗最多也才能挣五毛,和馅、和面、掉汤、切配料头、汤底,同样也要支炉子架锅现场煮,工序上一样也都不能少。
而这个卤煮火烧,先在家卤好一锅,到了现场也就是随卖随切,一点也不比卖馄饨麻烦,可是那个利润就不一样了。
昨晚上夜市上的那位李奶奶,手底下有两手,别人识不识货不知道,姚远可认得那个馄饨。想来李奶奶老家是江南的,那一碗馄饨小小的馅心、薄如蝉翼的馄饨皮,煮好以后盛在碗里,那个馄饨看上去就如同姑娘的绉纱裙摆一样,很是好看。
这样的馄饨在北方可不常见,而在江南,它有个特殊的名字,就叫做绉纱馄饨。
就这样的一碗馄饨在夜市上能卖八毛,我这卤煮火烧可是满满一碗肉,卖他个一块八毛钱,一点也不贵。这样粗粗算起来,每一碗可就是一块多的利润啊。同样是卖出去一份,卤煮火烧的利润的是能多一倍啊。
想靠卖卤煮,挣到一万块,得卖出去一万碗啊,那也不容易。可是不着急,卖卤煮这个事不黏人,只要在家做好了,到了现场也就是切切剁剁的事,随便是个人都能干。
无论如何先把摊子支出去,有了稳定收入再说下一步。一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在街上溜达,兜里只有一块多钱,还是碰瓷碰来的,想起来就觉得寒碜啊。
也不知昨天撞车的那个姑娘有没有后悔钱给多了,得感谢她给提供的启动资金呀,如果下次再碰见她干脆请她吃上一碗卤煮吧。
姚远拎着一网兜的猪下水,东张西望着,在街头溜达的还挺开心。